高中政治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重點知識點總結

  高三政治大家學習了很多政治知識點,為了加深大家對高三政治知識點的記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中華文化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1***源遠流長***2***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1***漢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②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③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1***在於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②意義: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2***還得益於漢字傳載和史書典籍存傳。

  4、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②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

  ★5、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建設中國特社會主義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1、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

  ***2***中國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技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2、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2***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

  高中政治民族精神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係: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優秀文化傳統之中。

  2、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力量或意義***:始終是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3、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4、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在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2***愛國主義的內涵:具體性、歷史性的統一。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5、愛國主義在實際行動中的具體表現:主要體現在中共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1952年***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1953年--***

  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如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1、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義***

  ***1***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當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激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弘揚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弘揚民精神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確保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3***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為表明綜合國力強弱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4***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霸權主義抵抗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

  ***5***啟示與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途徑

  ***1***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是文化的主心骨。

  ***3***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4***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的圖謀。

  ***5***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