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品質的重要載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唯物辯證法的聯絡觀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1、聯絡的定義:

  聯絡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總和

  2、聯絡的特徵:

  ①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事物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絡。

  方法論: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②客觀性:

  原理: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聯絡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③多樣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絡和間接聯絡、內部聯絡和外部聯絡、本質聯絡和非本質聯絡、必然聯絡和偶然聯絡等***

  方法論:聯絡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第二框 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與部分的區別:

  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備部分不具備的功能,部分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2、整體和部分的聯絡: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會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稱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3、方法論:

  要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要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4、強調部分: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會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5、重視整體:

  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備部分不具備的功能。

  方法論:要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要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

  1、總特徵:聯絡觀,發展觀。

  2、事物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任何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自然界、人類社會與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前進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3、方法論:

  我們學會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反對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第二框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新事物的定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2、前進性和統一性相對統一原理:

  事物的發展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

  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心和支援新事物;又要充分做好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驗。

  3、量變和質變關係原理:

  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迴圈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

  ①要積極做好量是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在量變已經到達一種程度,只有改變事物的原有性質才能往前發展時,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的觀點就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的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辯證否定原理: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是事物聯絡和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2、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3、對立統一原理:

  事物的矛盾既是對立又是統一的。

  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防止片面性。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敢於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都有其特點。同一事物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方法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係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連線,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第二框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係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屬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方法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統籌兼顧,處理好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兩點論和重點論相對統一原理:

  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緊密連線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方法論:我們要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倫和均衡論。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第一框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1、辯證否定原理: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是事物聯絡和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2、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第二框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為什麼說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①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②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變革③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尋覓社會真諦

  第一框 社會發展的規律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確立先進的正確的社會意識,反對落後的消極的社會意識。

  2、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關係原理: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方法論:尊重社會發展規律樹立改革創新意識,不斷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

  第二框 社會歷史的主體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

  :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一框 價值與價值觀

  1、人生價值原理:

  人的價值有兩個方面,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貢獻

  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怎樣實現人生價值?

  ⑴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⑵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價值

  ⑶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