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課改總結範文

  新課改對授課內容有不小的改動,這就需要教師們更嚴謹地分析教材。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二化學課改總結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長期以來,按照舊教材的體系和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學生學習嚴重缺乏主動性,每天處於被動接受知識,兩極分化現象嚴重。違背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忽視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全面推進素質教學的要求,也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教學效果更是不佳。

  從高二下期開始,化學備課組各成員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真正體現新教材的內涵,嘗試推行“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理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首先將學習內容分為將較簡單和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個人獨立看書自學或開展全班教學。然後,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現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將較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處理。據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物件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

  一、具體措施如下:

  1、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一方面我們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在人類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另一方面通過一些趣味實驗,激發學習興趣。不少化學實驗具有美的魅力,如電石與飽和食鹽水混合便製得大量乙炔氣體,苯酚的顯色反應,銀鏡反應„„這些神奇美妙的化學現象能喚起學生探索化學美的求知慾望,強化他們萌動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興趣沿著有趣、樂趣向志趣的方向發展。

  2、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參與的本領。

  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閱讀。閱讀是解決學困生學習困難的關鍵。不會閱讀,就不善於思考,就不能順利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指導學生的閱讀要做到:閱讀前,明確提出閱讀的目的要求;閱讀中,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幫助學生掃除障礙;閱讀後,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給學生一個“非看書不可,看書非鑽研不可”的學習方法。然後是啟發學生思考。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膽地去猜想。其次,為了啟發學生的思考,應為學生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如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設問;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抓住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節點、疑難點設問;對較難或較綜合的問題,用按認知層次分化知識點的方法從易到難步步深入地發問。再次,多組織學生討論。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間爭論,可使學生從中相互啟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教師可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有關內容,並進行鄰位間的討論,讓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得出結論。最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總結是對課本內容、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和歸類的過程。

  二、以下是我組老師課堂實踐過程:

  1、胡在蘭和文曉勇老師以“合作探究”模式為我們展示了關於“鹵代烴”的同課異構。

  對於化學這樣一門注重探究的學科來說,注意培養學生相互交流配合的意識非常重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激勵學生相互討論,從而主動地學習、探究。學生只有開闊了視野,才能提高接受新鮮事物和知識的能力。

  胡在蘭老師從生活常識引入新課,講解鹵代烴的基本概念、分類,以溴乙烷的為代表講解物理、化學性質,從而類推出鹵代烴的性質。胡在蘭老師把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講練結合,及時總結,

  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文曉勇老師從建築材料的組成引入新課,講解鹵代烴的定義、分類。課堂中

  文曉勇老師用化學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溴乙烷的結構,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分析溴乙烷物理化學性質。整個課堂中以合作探究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動手、合作、交流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

  2、冉儀楓和張紋兩位老師也以“合作探究”模式為我們展示了關於“有機合成”的同課異構。

  兩位老師在充分分析學生學情以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設計課堂教學,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在《有機合成》的同課異構展示中,冉儀楓老師重知識的系統性,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學生參與度高;新課程觀念落實好,課堂教學效果好。張紋老師則側重於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在例題講解過程中,使學生體會有機合成中的要點。兩位老師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引導,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對化學有機合成的領悟,在課堂上內化有機合成思想、原則。

  總之,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理念。

  三、在實施過程中注意的幾點: 1、新課的預習環節

  ***1***時間保證,根據新課的時間,安排在新課的頭一天晚上自習課時間完成預習任務。如果時間不允許,則放在新課的課堂上進行,大致10分鐘。

  ***2***預習問題的提示,根據新課內容,教師要根據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要求或做適當修訂後擬定預習提綱下發給學生。

  ***3***預習目標的達成,要使預習落到實處,必須要方案設計完善,每課必有問,每問必有檢查或檢驗,因而要有問題反饋,在上課時首先檢查自主學習的情況如何***即自主學習的效果***。兩種方式檢查,一種方式是要求學生直接回答預習提綱所提的問題;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後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反饋的內容***即簡單基礎試題或問題***。

  2、新課的課堂環節:

  新課的課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課知識學習階段,第二階段是知識的整理和知識的應用階段

  ***1***新課知識的學習階段

  教師在上課之前,以小組的形式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包括預習、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部分問題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明確自己的任務,聽課更有針對性。

  ***2***知識的整理和知識的應用階段

  將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具有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帶領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得以運用,在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穫成功。最後再做知識梳理,鞏固已習得的新課知識。在這一階段中還要注意加強學生合作技能的指導和培養。

  總之,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只起引導作用。以“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為教學統領,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老師教學為主導”為靈魂。教師在每一堂新課教學之前精心擬定學生自主學習的提綱或問題,精心預設每一堂新課內容的學生學習的目標,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真正體現新教材編制的意圖,積極施行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就能夠解決過去教學的困惑。

  ***二***

  我校新課程改革教學已經進行4年,也是江蘇省新高考改革的4年,這4年辛酸過程令人回味。

  化學新課程的結構化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絡,第二層次:揭示有意義的聯絡,第三層次:揭示更本質的聯絡,第四層次:內容功能化,賦予這些知識功能——即為何要學習。對事物變化中更本質的聯絡是無止境的,需不斷認識,不斷探索。

  新課程實施以來的經驗和問題:

  第一年:經驗是新課程開設呈現了生動活潑多樣,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視聯絡生活生產實際。問題是課時緊,知識系統“散亂”,深廣度難把握,實驗探究難實施。

  第二年:經驗是模組開設操作化,建立學科知識系統,認識化學學科本質,發展學生學科能力。問題是模組選擇性不高,技術和實驗模組開設得太少,必修與選修跨度大,學科困惑和問題增多,教學方式重新迴歸,因省學業水平測試,文科生《化學與生活》模組教學不正規。

  第三年:經驗主要是高考複習層面,第一輪複習要依據教材,二輪綜合課標、考綱和習題,必修選修實現整合。

  第四年:全面總結第一輪實施經驗,全面梳理核心知識內容的必修、選修和高考要求,準確把握不同課程模組功能定位,優化選修課和開課方式,合理制定本校高中三年整體教學計劃,總結和整理前三年的教學資源。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一切的實現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認為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鼓勵教師深入開展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是使化學新課程得以落實的主要保障。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 立足於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積極應對新課程改革

  ***1***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提供機會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在教育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在專業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教師還應注意使這桶水成為“源頭活水”。學校每年都會拿出資金安排教師深造,近幾年中,有兩位化學教師參加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此外,全組教師都有多次參加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學習和深造使化學組全體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提高,教育教學理念得到提升。

  優秀教師的能力體現在以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智力為基礎,學校給每位教師配了膝上型電腦,開設了電腦培訓班和多媒體操作培訓班。將計算機知識、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中學化學教學中,能夠起到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

  ***2***為教師研究新教材創設氛圍

  以往教材被認為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新課程理念中的教材則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是引起學生認識、分析、理解事物並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學知識本身,增設了“你知道嗎”、“交流與討論”、“拓展視野”、“問題解決”、“整理與歸納”等欄目,這些欄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現出使學生學會探究和分析科學問題的方法。教師如果完全忽視它們的存在,仍按傳統的教學模式去教學,那麼新課程計劃就失去了意義,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 立足於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為了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新課程提出通過設立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種事物由舊到新的變革,都將經歷一段過程,教學也不例外。

  ***1***教師探究與學生探究相結合,此觀點建立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備“探究課”的本身就是探究過程。我們深深覺得:對教師而言,一堂探究課的準備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體驗。另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化學組也經常為舊教具的改進和新教具的製作集體進行探究。

  另一方面,在探究課堂中要建立師生共同探究的和諧氣氛。新課程課堂中的師生關係,不是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關係,而是教師誘導,師生一起完成的關係。只有變“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為“我引導,你完成,你動手,我也動手”,課堂才會有生機,學生才會意氣盎然。新課程中有許多嶄新的東西是老師沒接觸過的,對於那些知識,在學生面前,老師並無多大優勢。因此,教師要學會“退下來”,退到與學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生一道去探索,去發現。

  ***2***理論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化學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因此,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的化學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加強科學探究,所以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不但沒有削弱,還大大加強了,因為實驗既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打下基礎,又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提供物質的保證。但是,化學史實證明理論推導能力可以說是化學規律的發現和新物質合成的直接推動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結合才是現代的化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更多關注、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不應該片面強調實驗探究能力忽略理論推導能力。另外,在很多課中,我們可以把理論推導和實驗探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效果更明顯。

  ***3***自學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自學探究指通過自學、上網查資料等系列自覺行為形成探究的氛圍。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前佈置有梯度的內容,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所研究內容的知識背景、研究目標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學生在讀書本、讀圖、讀網路的同時,感知問題、感悟知識,接受探究氛圍的薰陶。學生在課前充分的自學準備,無疑像一針強心劑,既能打動學生心靈,又方便形成統一的課堂氣氛,使學中有探,探中有學。

  合作探究指學生間或師生間通過充分對話、答辯和爭論形成探究的氛圍。學生在自學探究基礎上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即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多則班級全體參加,少則幾個人,形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充分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點撥,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學術小成果。

  ***4***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相結合

  一方面,由於課內時間有限,課本知識侷限,很多課堂學習的內容要延伸到課外 ,通過佈置上網搜尋、家庭小實驗等作業促使學生在課外實施探究活動。

  ***5***“知識點探究”與“知識整合探究”相結合

  在通常的新課教學中,比較重視的是就某種物質的性質、某個實驗的現象進行探究。所以學生普遍認為中學化學零星、細碎、易懂、易學,但日久易忘、難掌握,上課時輕輕鬆鬆、明明白白,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這些都與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外延、對知識間的相互聯絡認識不夠,沒有形成整體的化學知識結構有關。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同時還嚴重阻礙了高中化學學科整體育人功能的發揮。如何使看起來零星、細碎的知識變成有序化、網路化,整體化,也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探究的內容。

  作為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校本教材,早已被我校納入教育改革的整體規劃之中。我們化學學科經過慎重討論,決定暫時先開設兩門課程------化學實驗設計和環保化學,自把它定為化學校本課程以後,我們正在積累資料,著手編寫校本教材。

  我們知道建立多元的評價結構體系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也在努力地嘗試。比如:把演講、交流貫穿於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的發展;在實驗教學中,儘可能使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報告,動手實驗,以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主要評價依然是單一的“量化評價”,沒有建立“質化評價”體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符合化學學科特色的多元評價體系是我們要繼續研究的內容。另外,我們也希望儘快把教師和學生從分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我們建立多元的評價結構體系起到指導作用,並使之能進一步促進握們的新課程教學。

  3、教師課堂方面的轉變

  ***1***、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方法。從原來課堂上以教師為主,改變成以學生為主;以傳播知識,改變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課本每一節都出現了很多像電腦一樣的視窗,如:[知識支援]、[資料線上]、[方法索引]、[知識點選]、[化學前沿]、[歷史回眸],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還要把握住教學目標和課時,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由於教材編寫要求,每節課講課前要給學生一定的看書時間,這樣,學生聽課前做到心中有數,非常好,這在我以前15年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的。

  以前,由於舊教材都是主要著重於從老師講解的角度編寫的,學生似乎只帶了個耳朵來上課,自己講課心理上一方面總怕內容講不完,既便講完了又擔心學生是否掌握。從使用新教材開始,採取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總結的新型教學形式,學生學起來很有興趣,很輕鬆。新教材特別強調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一節內容課本上應怎樣引出並介紹知識,學生自己應該怎樣總結知識點,掌握什麼,怎樣應用,老師要強調方法。整個過程老師是一個引導者,這樣老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課堂上學生興趣特濃厚、老師和同學融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這一節課上的比較成功,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比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設計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學對老師駕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

  化學新課程目標中,科學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

  的整合。知識與技能可以通過接受學習來獲得,但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難以靠講授灌輸來形成。它們只能在具體活動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體驗、內化而形成。因此,我們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教學過程的同時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2〉注重選擇涉及變化過程的練習;〈3〉注重實驗教學中的過程教學。

  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教學,是現代教學論的基本主張。有時,過程比結論更具有意義,它能喚起探索與創造的歡樂,激發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它能展現思路和方法,教會人怎樣學習;”

  4、教師必須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教師備課應對知識結構的適當調整;合理開發課程資源,要了解每個模組的編寫思路,明確重點知識的化學內涵,揭示化學核心知識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其次,能夠根據社會發展、學生實際收集教學資源,對單元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包括改進試驗,增加新的化學學習教材,更好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和發展需要。

  5、加強教師間的合作

  新課程體系得實施,對新老教師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戰。面臨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合作就顯的尤為重要。為此,我們採取了以備課組集體備課,合力攻關。大家圍繞著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刪除教科書中某些不適應學生的知識內容,並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構造知識體系等展開討論,研究教學方法。有些內容大家分頭上網找或查閱資料,資源共享,實現了快速自我培訓和提高。然後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學風格,精心教學。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我們規定,每學期每位老師都必須上一節研討課。通過說課和評課,找出優點和不足,對上課和聽課老師的教學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師每節課都要寫出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亮點和注意點都及時進行總結;年輕老師和老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促進,汲取各自之長,通過教師間的這些相互合作,使新課程得以順利推廣。

  另外要以科研課題促進新課程實驗研究。新課程實驗的主戰場在學校,在課堂。我們採取備課組集體備課,各抒己見,共同研討,合力攻關的辦法,效果較好。我們要求,每次備課要有一位教師作專題發言,其他教師再圍繞該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對教材內容的調整、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構造知識體系等展開討論研究,確定教學方法。方法確定以後,教學上需要的資料由大家分頭上網查詢或查閱文獻資料,實現資源共享,然後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學風格,精心教學。教師之間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還有利於教師的自我培訓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亮點、不足之處和實施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都及時進行總結,年輕教師和老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促進,汲取各自之長,共同提高。

  在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變化

  ①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教師逐步轉向尊重和讚賞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經過四年的實踐,我校的化學教師在教學上基本都能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特別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教師在課內外都能給予鼓勵和關懷,能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以及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或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②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教師開始重視幫助和引導

  經過四年的實踐,我校化學教師逐漸明確,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學生檢視和

  反思自我,明瞭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和特長。教的本質在於引導,而且引導應是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也是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③在教學問題上,教師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 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教師逐步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在教學前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進行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在教學後進行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反思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的職業水平也不斷地得到提高。

  ④教師之間的合作性逐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教師發生聯絡, 實施新課程特別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四年的實踐中,教師都體會到相互配合、齊心協力、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校或校與校之間教師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團結互助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加強。

  ***2***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的教學與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存在問題與今後的努力方向

  1、化學實驗問題

  回顧四年新課程實驗,感到在發揮好實驗的教育功能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好,新教材裡面有個別實驗還未能做成功,特別是如何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律;如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還有待於今後努力探索提高。

  2、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圖表、圖例和欄目的問題

  新課標教材編排非常新穎,教材圖文並茂,並附有[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

  [學與問]、[實踐活動]等欄目。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圖例和欄目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出化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這個問題才剛剛引起我們廣大教師的重視,也是有待於繼續深入探索提高。

  3、對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問題

  在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普遍感到,教材的編寫似乎蜻蜓點水,一節課或一章書涉及的知識點多,但是內容卻很簡單,讓人無所適從。講少了怕學生有疑問,講多了又怕超課時講不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新教材的設計思想以及整個高中新教材體系、必修與選修的關係還未能深入地瞭解。存在一個逐步瞭解、熟悉的過程,如果教師能連續教完一個迴圈,這個過程可以縮短。

  4、今後的努力方向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新課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引起的。因此,今後我們還是要繼續加強新課程的理論學習,加強對高中新教材體系的學習,結合今年新高考的命題,深入理解新課程的改革目標和教學理念,進一步明確高中化學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努力解決好實驗過程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今後,還要進一步地強調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課標、新課程理念下編寫的,如果我們能深入地理解它,如:瞭解每個模組的編寫思路,明確重點知識的化學內涵,揭示化學核心知識的形成和發展規律;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知識結構作適當調整;合理開發課程資源,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和發展需要。這樣,我們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困惑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絡在一起,昇華教育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為教師的發展而學,為學生的發展而教。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當然,在新課改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迴避的困難和問題。我們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1.相關課改配套改革不到位。如現有的教學評價和考試製度不適應課改的實際,高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關係尚不明朗。新高考方案遲遲不出臺,老是變化,到高考完才知道,是新課改中教師最困惑的問題。

  2.教材內容多、要求與課時不夠的矛盾。教材內容多、教參和教輔良莠不齊,有些練習題偏難偏深,課標、教材、教參、教輔標高不一,有的教輔資料質量低劣,使師生無所適從。內容和課後練習不配套。這一點前面已經提到。建議教材編寫的專家們,繼續在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編寫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學習材料,以適應各地區各學校教學的需要。

  3.課本中有些內容講得太膚淺。由於減負,所以就把課本減得薄了又薄,認為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負擔減下來。課本一減再減,但高考怎樣測評,把握不住。化學必修兩本書,一年時間基本把原來三年的內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實際很多內容都講不透。如物質的量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約十幾課時,現在只給三課時,但內容基本不變。阿伏加德羅定律,正文沒有,在資料線上中又出現了。

  4.活動探究。這種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問題,有些探究,學生實際能力達不到,如氧化還原反應講完,接著[活動、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讓學生探究Fe—Fe2+—Fe3+轉化,而學生以前沒有學過Fe的性質,所以預測不出,假設不出。以致大部分學生探究實驗就像抓中藥,試管中什麼試劑都加;探究實驗實際操作條件要求很高,很難達到。

  5.課時感覺時間非常緊張。按照教材安排,內容中[觀察思考],[活動探究],

  [遷移應用],[身邊化學]都應該用起來,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應用起來,課程內容就講不完。如第4章元素與材料世界一節:“觀察思考金屬鋁的還原性——鋁熱反應實驗。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進行一下演示,時間是夠用了,但若讓學生參與這一實驗過程,並進行討論,時間就不夠用了。不知教材編寫專家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是否對課時和教學量進行過實際測算?

  6、考試評價凌駕於課程目標之上

  由於受高考的影響,目前有一種傾向是重考試大綱、輕課程標準,按明日高考形勢及思維路線組織今天的教學。因此,課程設計思路、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時間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學中一步到位的現象比比皆是。必修選修內容混亂出現,習題嚴重偏離正常軌道,超課時、超要求、超容量、趕進度成為一股力量強大的暗流。在這種形勢下,新課程體系如何應對?

  新課改高二化學教學心得:

  面對新課改,無論多麼資深的教師都要跳出固有的教學模式,嘗試新教法,不斷進行教學總結與反思。老師做了很多新課改高二化學教學總結,針對老師們做的高二化學教學工作總結來反思自己。

  1、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新課標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教法,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普通班學生基礎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活動興趣,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活動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要提高教學質量外,還要做好課後訓練工作。

  3、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組的教師學習交流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