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體的穩態知識講解

  生理學家把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1.如何理解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關係?

  我的思路: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只隔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毛細血管壁,毛細血管壁具有較高的滲透性,當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物質***如血漿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質***如葡萄糖、無機鹽、氧氣等***,都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滲入到組織液間隙中,形成組織液。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以後,大約90%的組織液又可以滲回毛細血管,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和CO2等也滲回血液中,其餘大約10%的組織液則滲入到毛細淋巴管內形成淋巴。毛細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內的淋巴流動是單向的,淋巴通過淋巴迴圈,最後在左右鎖骨下靜脈注入血液迴圈。

  2.細胞是怎樣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

  我的思路:外界的食物、養料等通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進入迴圈系統***即內環境***,然後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進入到細胞中,在細胞中發生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CO2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進入到迴圈系統,最後通過呼吸系統、泌尿系統、面板等把廢物和CO2排出體外。所以,內環境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中間環節。

  3.穩態對生物體有什麼意義?

  我的思路:內環境穩態對維持細胞的形態和保證細胞行使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的調節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就會引起新陳代謝的紊亂,並導致疾病。

  4.血糖的來源、利用的途徑有哪些?

  我的思路:血糖來源主要有3種途徑:①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糖類;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質的轉化。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3種: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原;③轉變成非糖類物質***如脂肪、某些氨基酸***。在正常的情況下,血糖的來源和利用總是保持著動態的平衡,使血糖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5.在血糖的體液調節中主要涉及哪些激素?它們分別具有哪些功能?

  我的思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它能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並促使血糖轉變成脂肪等非糖類物質;又能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總之,使血糖的濃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它主要作用於肝臟,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最終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見,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通過這兩種激素的作用使血糖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6.血糖的神經調節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我的思路:當血糖含量升高時,下丘腦的相關區域興奮,通過副交感神經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並同時抑制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當血糖含量降低時,下丘腦另一相關區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作用於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並抑制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另外,神經系統還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來調節血糖含量。

  7.水分和無機鹽攝入和排出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我的思路: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是飲水和食物中的水;而無機鹽主要從食物和食鹽中獲得。水分和無機鹽的排出途徑主要是通過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另外水分的代謝還有三條途徑,即由面板排出、由肺排出、由大腸排出。

  8.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感受器、效應器是什麼?效應器如何發揮效應?

  我的思路: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感受器叫滲透壓感受器,位於下丘腦,當人飲水不足時,會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此時滲透壓感受器就會興奮。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效應器有兩個,即下丘腦的神經細胞和垂體後葉。當效應器受到刺激後,效應器釋放抗利尿激素,它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當人體飲水不足時,機體通過少排尿、主動喝水來調節機體內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