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體內環境穩態知識點

  人體內環境與穩態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1章的內容,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

  一、穩態的生理意義

  1、內環境:

  ***1***單細胞生物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轉換,而人體細胞必須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

  ***2***內環境的組成:

  3***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細胞可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不斷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物質,同時不斷排出代謝產生的廢物。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

  2、穩態

  ***1***概念: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的調節下,機體會對內環境的各種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酸鹼度及各種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

  ***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機制——反饋調節

  正反饋:反饋資訊與原輸入資訊起相同的作用,使輸出資訊進一步增強的調節。

  負反饋:反饋資訊與原輸入資訊起相反的作用,使輸出資訊減弱的調節。

  高中生物人體內環境穩態考點分析

  易錯點提示

  1.不屬於體液的液體

  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與外界相連,儲存的液體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等直接與外界接觸,這些液體不屬於體液,而是外界液體。

  2.內環境概念的適用範圍

  內環境屬於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

  3.血漿蛋白≠血紅蛋白

  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於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質不一定是內環境成分

  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漿屬於內環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細胞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