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綜的高效學習方法

  高中的文綜主要包括歷史、政治和地理,那麼同學們想要提高這三科的成績,應該怎樣做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政治

  牢固掌握知識點,理論練習實際

  準確理解基本概念

  現在的高考政治試題,更加註重學科能力的培養,著重加強思維能力的考查。於是在部分師生中產生了一種誤解,以為基礎知識不重要了。其實,知識和能力兩者是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忽視基本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相對於高一年《經濟常識》來說,高二年《哲學常識》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對這些概念、原理要特別注意記憶、比較、理解,如第一課中的物質和意識,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主觀和客觀等概念,如第三課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對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認真比較、理解和記憶、知識掌握要準確,回答問題時要符合要求,有些關鍵字、詞要與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隨意搞錯,如物質概念中的客觀存在,規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等。如果學生能準確把握,考試時就能避免很多失誤。

  迴圈複習,多做練習

  政治和歷史、地理一樣都是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根據記憶遺忘規律,學生除了課前預習,認真聽講之外,課後還要懂得迴圈複習。可把教材分為幾個階段或部分,在與教師同步學習到一定階段後,又適時地回到第一階段按照自己的計劃複習。迴圈複習有利於記憶,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練習,規範答題。回答政治主觀題要做到分點、分段,條理清楚,規範學科用語,原理同材料相結合。為此,學生除了認真聽講、記憶理解外,還要多做練習,正所謂熟能生巧,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理論聯絡實際

  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好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是政治課的內在要求,也是政治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學習《哲學常識》,應該把抽象的哲學原理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做的話,既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哲學原理,又能運用原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考試分析能力。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問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哲學常識的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絡的觀點看問題;量變和質變的關係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結合。教學實踐證明,若能將熱點問題賀教材原理巧妙對接賀正確運用,就能使學生學有所長,適應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歷史

  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

  注意比較學習法的運用

  世界近代史不僅階段明顯,而且幾條線索也非常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及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學習時要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如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程序、革命的借據和影響有很大的差異。

  又如思想領域出現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等進步思潮,其產生的原因、思想觀點、性質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處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思潮其具體主張、歷史作用和影響又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時對一些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縱向聯絡、比較、歸納,就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關注小字、插圖和閱讀課的內容

  作為文科班的學生,從高二年就要立足高考,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小字和插圖是正文的補充,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對教材規定的閱讀課也要全面瞭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節--宗教改革關於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節--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第三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章的第二節--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這些內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注意中外史結合

  中國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把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聯絡起來。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或亞洲革命風暴,就可以聯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對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戰爭產生的影響和太平運動的地位有進一步的瞭解;學習歐洲的啟蒙運動,可以聯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認識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可以聯絡中國的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對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業化的歷程及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中外歷史的聯絡、比較,既可以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加速對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的掌握,使中外歷史形成有機的結合。

  :地理

  1 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 世界主要礦產資源

  世界重要三礦產,煤鐵石油是重點。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大。

  亞歐大陸和北美,煤礦分佈也不差。石油分佈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東。

  3 世界人口超億十國名稱

  南極大洋均無他,人口超億十國家。中美兩印俄兩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亞五國名稱

  哈吉塔連我肩,烏茲別克鹹海邊。裡海岸邊土庫曼,中亞五國記心間。

  5 中亞知識概括

  中亞距海位置遠,冬冷夏熱降水難。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庫沙漠居西南。

  東和東南地勢高,天山米爾邊境間。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與圖蘭。

  河流多數為內流,錫爾阿姆水量減。裡海最大世著稱,鹹海變化危機現。

  土庫棉田產量增,功在卡庫運河建。額爾齊斯外流河,流經三國向北穿。

  產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國”美名傳。民族多信伊斯蘭,最大城市塔什干。

  6 中美地狹七國名稱

  ***1***中美地狹有七國,色地馬拉貝里斯。薩、洪、尼、哥、巴拿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薩***泥***尼***哥爸***巴***離***貝里斯***,中美七國永牢記。

  7 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蘇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連成群。冰川作用下,構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間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蘇必”與“休倫”。另一美獨有,稱之“密歇根”。五湖總面積,世界居第一。淡水資源豐,特別利航運。

  8 美國農業帶及其分佈

  美國農作形成帶,中部冬麥北春麥。五大湖區及東北,典型乳肉畜牧帶。南部地區條件好,成為集中玉米帶。密河下游平原區,棉花似海處處白。西部山地高原區,牧業農業需灌溉。

  9 西亞、北非地理位置

  亞歐非洲緊相連,濱臨四海一湖間。絲綢之路連東西,海陸空運很方便。緊鄰油區波斯灣,裡海海峽西北端。南北運河蘇伊士,三洲兩洋航程短。

  10拉美氣侯特徵

  “拉美”大部居低緯,熱帶氣候主地位。充足熱量降水豐,“暖溼”二字表入微。“安山”兩側顯差異,季節相反赤南北。

  11 澳大利亞知識總結

  赤道以南澳利亞,地廣人稀國發達。中部平原水自流,動物古老不可怕。騎在羊背坐礦車,首都設在堪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