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培訓學習計劃

  當今社會是高度資訊化的時代,作為這個大背景下的載體——計算機的應用越發的廣泛,那麼這個專業的人們該如何進行學習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一、培養目標

  計算機大類本科專業設有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數字媒體四個本科專業,是浙江省高校中最早開設本科層次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為了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計算機類人才,2010年起實行大類招生與培養。在該大類各專業培養上,要求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理論基礎、計算機軟硬體開發技術、工程實踐方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技能訓練。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專案管理能力的培養。具體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為:

  ▲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具備電腦科學與技術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能從事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計算機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以及系統執行管理的高階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 軟體工程專業

  本專業面向軟體企業與社會的需求,以工程化人才培養為目標,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具有堅實寬廣的軟體工程理論與工程實踐能力、並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實用型軟體工程高階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 網路工程專業

  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網路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從事網路規劃、設計、組建、管理和維護等工作,培養學生成為具備網路工程專案建設、組織與安全管理能力的應用型、實用型高階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在科研、教育、企事業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網路系統整合、網路管理與維護、以及網路安全管理等工作。

  ▲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

  本專業是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數理知識和良好的數字媒體產品開發技術,並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能夠熟練採用數字媒體原理進行計算機遊戲、數字動漫、網路多媒體等產品開發的高階工程複合應用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大類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科學研究和計算機應用開發的基本訓練,具備科學研究和計算機應用開發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素質、知識和能力:

  1. 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

  2. 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3. 具備計算機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電腦科學、計算機工程、資訊科技、軟體工程和服務外包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工作。

  4. 瞭解電腦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

  5. 具有與他人合作共事、協同工作的能力。

  6. 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寫作和會話能力。

  三、培養措施

  1、根據學校“夯實基礎、拓寬口徑、強化個性、善於創新”的總體設計要求和學科專業特點,打通學科基礎課程,構建交叉、滲透、綜合的知識結構,強調培養計劃的綜合性、選擇性、基礎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多樣化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跨學科、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培養。

  2、強化各專業的工程能力基礎培養,系統設計學科基礎課程模組,調整綜合素質課、學科基礎類別課程和專業***模組***課程的學分比例,適當減少總學時。加大實踐和畢業環節改革力度,專業課程重心下移,實行“3+1”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達到社會和企業需求的無縫銜接***除實驗班和“計算機+自動化”雙專業班***。

  3、探索建立精英人才培養模式,開設計算機實驗班和“計算機+自動化”雙專業班。實驗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創造探索研究型學習的機會。培養具有學科基礎知識寬厚紮實、綜合能力強、能夠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夠提出創新性思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計算機人才。

  4、建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實訓中心,讓學生到企業或實訓中心參加實習,並鼓勵學生到企業完成畢業設計。

  5、建立導師制,讓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專案;鼓勵學生通過參加科技競賽、各類認證等獲得創新學分。

  6、以雙語課程、網路課程和精品課程的建設為核心,推動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開展研究性、討論式及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基於問題的學習***PBL***能力和基於探索的學習***IBL***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加強選課指導,推動培養計劃的有效實施,加強教與學之間的聯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8、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增加學科基礎選修課程和專業方向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個性要求,提高就業適應性和競爭力。

  9、實施3到8年彈性學制,允許學有餘力的學生經申請提前旁聽高年級的課程,符合提前畢業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

  10、改革考試方法,專業課程可採用課程設計、小論文、面試、開卷等形式進行。

  四、專業特色

  1、根據前期寬口徑,後期多樣化的培養要求,既強調計算機大類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教育,打通學科基礎課程,構建交叉、滲透、綜合的知識結構,又注重專業的特色技能培養,強調培養計劃的綜合性、選擇性、基礎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多樣化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跨學科、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培養。

  2、根據專業特點,構建一個立體化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企業實習、活動競賽、課題研究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視野、知識和技能。培養體系注重與社會企業需求的一致性,強調知識更新及綜合能力的培養。

  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實訓中心,讓學生到企業或實訓中心參加實習,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達到社會和企業需求的無縫銜接。

  五、主幹學科

  電腦科學與技術

  六、主要課程

  電腦科學導論、離散數學、C++程式設計、資料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原理、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七、主要實踐環節

  程式設計大型實驗、資料結構大型實驗、認知實習、綜合實習、畢業設計等。

  八、雙語教學課程

  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原理。

  九、學制

  實行彈性學制,基本學制四年,彈性學制三至八年。

  十、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十一、畢業學分要求

  畢業學分不低於168分,具體見各專業的培養計劃。

  篇二

  一、學制和授予學位:

  1、學制:四年

  2、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紮實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基礎理論,系統地、熟練地掌握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進行有效交流與團隊合作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高階專門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電腦科學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計算機應用及計算機網路等方面的科研、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電腦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三、主幹課程:

  計算機導論、離散數學、數位電路與邏輯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演算法與資料結構、計算機作業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編譯方法、資料通訊與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資料庫系統原理、人工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