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往年錄取分數線

  成都醫學院是一所普通高等的醫學院校,也是許多學習都向往的地方。你知道它的錄取分數線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成都醫學院錄取分數線,希望對你有幫助。

  成都醫學院前身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建校於1947年。2011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成都醫學院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國家四大科教城市”——成都,學校有天回校區和新都校區兩個校區,佔地總面積1500餘畝。

  截至2014年6月,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本專科學生8800多人,繼續教育及自考學生14000餘人。 教師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階職稱203人,佔教師總數的39.3%;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0人,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39人,四川省教學名師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3人,四川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

  

>

  成都醫學院背景資料

  成都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建校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蘇軍區開辦的衛生幹部訓練班。2004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學校移交四川省政府,成為省屬高等醫學院本科院校。2006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個學科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獲得高質量通過。學校“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四川省首批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臨床醫學、藥學2個專業獲得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資格。學校有新都、天回兩個校區,新都校區位於新都區新都大道783號,天回校區位於成都市蓉都大道天迴路601號,總佔地面積1104.9畝。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有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生1.1萬餘人,繼續教育學生1.6萬餘人。

  學校黨委、行政根據國家、四川省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充分醞釀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發展總體目標和辦學定位。發展目標定位: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等醫學院校,努力使整體辦學實力達到行業同類院校先進水平;辦學型別定位:以醫學學科專業為主,相關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教學型高等醫學院校;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兼顧開展專科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服務面向定位:面向行業,服務基層;人才培養定位: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專業知識紮實,有較強實踐能力和一定創新精神,適應區域醫藥衛生事業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97人,其中高階職稱270人,佔38.74%。碩士及以上學位者***含博士、博士後***454名。佔65.14%。有四川省教學名師4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名、後備人選29名,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人選2人,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學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人,全國醫德標兵2人。獲全國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2人。

  學校現有教學單位11個,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5個,以醫學類專業為主,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4個學科門類,年招生3000餘人。有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3個,四川省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有三級甲等直管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3所,校內實訓場所14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74個;有四川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2012年開始承擔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專案。近年來,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3項。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建成重點科研平臺10個,其中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二級科研實驗室3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科研實驗中心成為全校師生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成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4個;2010年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專案1項,其他省部級專案61項,主編出版科技學術著作20部,發表科技論文2226篇,其中署名成都醫學院的SCI、EI、ISTP收錄論文204篇。2013年,青年教師賈旭博士的學術論文在世界頂級學術雜誌《細胞》***Cell***發表。2006年創刊的《成都醫學院學報》成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在2014年的47種醫學院校學報中,擴充套件影響因子排名躍升到第一位。

  學校始終遵循普通高等醫學教育規律,根據社會需要,努力培養高素質的醫藥衛生人才。2012-2015年,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連續四屆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西南西北賽區一等獎3次、二等獎1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醫學影像技術實踐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天堰杯”全國護士***英語***執業水平技能競賽、全國和四川省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等比賽,均獲優異成績。學生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97%以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到國家平均水平,計算機二級、英語四級通過率居於省屬高校前列。學生考取重點大學研究生人數,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高,本科生年均就業率達到95%以上,專科生達到90%以上,學校連續多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學校始終遵循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在軍隊時期,“幫助革命老區通江縣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支援黑水縣農村衛生工程”等事蹟廣受好評。轉隸後,學校積極通過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產品研發、心理諮詢等方式積極服務社會。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在校區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快速成立醫療服務隊、心理救助隊、衛生防疫隊、志願者服務隊,深入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組建“博愛學校”,安置從汶川漩口中學轉移出來的151名師生,附屬醫院救治重災區傷員648人;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附屬醫院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2013年蘆山“4.20”地震發生後,學校附屬醫院發揮快速反應優勢,第一時間向災區派出醫療隊,抗震救災成效突出,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68年風雨兼程,68年拼搏攀登,學校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國家軍隊和地方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秉承“特別講政治、特別顧大局、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鬥”的優良傳統,“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校訓,“玉汝與成、至善弘醫”的成醫精神,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等醫學本科院校,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不斷增強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能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成醫力量。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