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校園的優秀寫景作文

  篇一

  春天的城南校園可真美。

  漫步寬闊的操場。到處都是孩子們活潑的身影,歡快的笑聲。大家彷彿出了籠的小鳥,你追我趕,盡情地玩耍遊戲。

  環顧操場四周,整齊的行道樹在春光顯得無比蔥鬱,綠的格外耀眼。一陣春風吹過,那鮮嫩的綠色彷彿在像人們點頭致意,似乎在告訴大家,“一年之計在於春,莫負這無限春光”。

  操場正前方古老的教學大樓,彷彿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明媚的陽光裡,顯得神采奕奕。穿過高大的樓門,就進入裡教學樓內,三十多個班級體,各類實驗室,教導處,都在這棟大樓裡。一上課,教室裡就會傳出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解,同學朗朗的讀書聲。放學了,這裡便十分安靜,只有老師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似乎在和春天賽跑呢!樓道里隨處可見的橫幅標語,好象會說話的老師,時刻提醒我們要做個文明學生,要好好學習。

  從教學大樓出來,你會注意到鑲嵌在前方的六塊大黑板,學習雷鋒,迎接奧運,植樹愛樹,三月的氣息鋪面而來,這都是開學後,我們利用課餘時間抄寫的板報。

  欣賞完黑板報,一轉身,你會發現腳下有兩個花壇,雖然花還沒有開放,但是,走近一點,你就會發現嶄新的葉子嫩綠嫩綠,似乎剛剛張開沉睡了一個冬天的眼睛,好奇的看著校園裡所有的老師和同學。我想,如果有一場春雨,花壇一定會五彩繽紛,芳香撲鼻。

  這就是春天的校園,在這樣的校園裡,我一定不辜負這大好春光,努力學習,將來做祖國的棟樑之材。

  篇二

  在學校操場跑道的盡頭,有一間像臥室那麼大小的屋子,高高的,窗戶也高高的,鐵的大門有些生鏽,真不知道那裡面是幹什麼的?這間房子在我上二年級時就有了,我對它很好奇。只要體育課在那邊上,我總時不時地看看那好似永遠也打不開的鐵門。鐵門上彷彿有數年的鐵鏽,高高的大門,總是給人一種神祕的印象。

  有一次,我悄悄地在活動課上跑到屋子後面去。屋子後面是一片帶刺的樹,角落處只有差不多30釐米的空地。我踮起腳努力想從後面——這個神祕小屋唯一的窗戶裡張望到什麼。可是,那個窗戶太高了,我真想跳一下,那怕就是上升的那一瞬間,只要能看一眼也行。可我膽子太小,因為後面是一片帶刺的樹,何況我的落腳處只有30釐米。所以,我老是覺得這些樹真討厭,幹嘛不種些沒有刺的樹,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害怕被扎著了。

  我老是猜想這裡有些什麼,是學校以前開祕密會議的辦公室?是學校的“藏經洞”?還是什麼寶物不讓人知道?這個小屋子沒多少人關注它,可是它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好奇,很好奇。我真想哪天它自己能忽然開啟,不管有東西還是沒東西,還是可以滿足人的好奇心。

  校園裡,其實還有許多東西很陌生,只是沒發現罷了。

  篇三

  春天來臨了,給大地萬物帶來了新的生命。草、樹、木都在生根發芽,花兒也長出了新的花朵。校園裡,操場上、籃球場邊上的花叢、走廊上的杜鵑花和校道上,一切都在悄悄的變化。

  操場上兩棵木棉樹葉落過半,光禿禿的枝頭有一兩個花蕾亭亭玉立在那裡。圍欄邊上的幾棵大樹都在落葉,好像給操場鋪上了枯黃的地毯。操場中間的一片草地,不像以前那麼綠了,現在又黃又綠,新發芽的小草給校園增添了一點生機。現在,躺在草地上覺得有點刺,但久了就覺得是躺在一片淺綠的雲朵上,隨風飄蕩著。整個操場只有大榕樹和三棵棕櫚樹已經長出了新芽。

  籃球場邊上的花叢,每一棵樹上都點綴著一朵朵紅紅的花兒,其間幾個小花蕾,飽脹得像要破裂似的,彷彿再有一夜春風,它就可以綻開紅紅的臉蛋,露出可愛的笑容。

  走廊上的杜鵑花和校道兩旁的小樹使校園生機勃勃:杜鵑盛開了美麗的花朵;小樹長出了嫩綠色的葉子。

  放學了,校園裡變得空曠而寧靜。風吹過,傳來了“沙沙”的聲音,是新出土的小草,新抽芽的小樹,新開放的花朵,正在和春風說著悄悄話,議論著這煥然一新的校園。

  篇四

  在我們校園的東側有一條狹長的石子路。它沿著校園的紅牆,從教學樓的門前延伸到辦公樓的門口。

  這條石子路長不過一百米,寬只有一米多,一律用淡青色的小石子拼湊而成。七稜八角的小石子彼此相互擠壓,被填縫的水泥牢牢地粘在一起。石磙壓過,路面平整而結實。路邊用紅色磚頭砌成了鋸齒形的道牙,像給石子路鑲上了一道精美的花邊。石子路東側的小紅牆前,種了一排挺拔的小白楊。每當燦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葉子,撒在小路上,路上的石子也染上了金色,熠熠閃亮。

  這是一條普普通通的石子路,它沒有柏油馬路那樣寬闊,更沒有青磚甬道那樣光滑。它在校園裡也許引不起人們的注意,然而它仍一年一年地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早晨,我的老師迎著朝霞,從這條石子路走來,給我們上課;傍晚,我的老師踏著夕陽,從這條石子路走去,到辦公室給我們批改作業……我愛校園的石子路,愛它的奉獻精神,更愛那在石子路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往返無數次的人——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就像那石子路一樣,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嚴寒,都默默堅守在教學崗位,把我們從矇昧的彼岸渡到了文明的彼岸,架起了通向理想之巔的階梯。我忘不掉校園中的這條石子路,更不會忘記哺育我們成長的親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