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親情類的感悟作文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說到親情,人們眼前浮現出的是一些溫馨的畫面:母親伸著雙手跟著蹣跚學步的孩子,滿臉的喜悅中露出甜蜜的緊張;風雨中雨傘呵護著孩子,父親的身子雖被淋溼依然笑聲朗朗;月夜下奶奶教孫孫數天上永遠也數不清的星星,講總也講不完的神話傳說……耳邊縈繞不散的是“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常回家看看”的悠揚歌聲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吟詠。

  親情是潤物的細雨,醉人的春風;親情是厚重的撫摸,深情的凝望;親情是一屢陽光,讓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親情是一泓清泉,讓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澄淨。

  在濃濃的親情呵護中,一個個幼小的生命由第一聲響亮的啼哭,第一次獨自行走,第一句爸爸媽媽長成英俊的少年,妙齡的少女,生命之花在親情的澆灌下出落得如此嬌豔。

  高興時,與親人共享,愉快的心情充盈瀰漫開來,佔據的豈只是整個身心;憂傷時,淡淡的愁緒在親人關切的眼神中如輕煙嫋嫋升起,飄走的不只是憂愁。失意時,親人鼓勵的話語是重揚生命之帆的動力;成功時,掌聲,鮮花,美酒,獎盃獻給親人是最大的心願。

  這份濃濃的親情,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

  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是家裡的月亮,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他身上,沉浸在種愛當中的孩子感受到了嗎?看看這些在家中,校園中常見的鏡頭:放學路上,年邁的爺爺奶奶肩上揹著書包,左手拎著水壺飯盒,右手還要牽著空著雙手的孫孫;校園的電話亭,常聽到孩子對父母的責怪:就是你,把我的書忘記放書包了,馬上給我送過來;家裡稍有不如意,哭鬧是好的,吼罵父母也是習以為常的……

  今天的孩子也是不幸的,過多的呵護使他們習慣了來自親人的愛,覺得親人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很少想到為親人付出自己的愛,更不會想到用自己愛回報親人,逐漸喪失一顆敏銳感受生活,感悟親情的心。

  是時候了,是時候懂得感悟親情,並學會回報親情!

  篇2

  感恩,從古至今文明的禮儀,更是健康的心態,學會感恩非常。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值得感恩,父母、老師、同學……,世界上真正值得感恩的應該是生,養,教的父母。

  我要抓住這次機會,在春節期間,學會感恩父母。對了,就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吧,能讓輕鬆快樂。決定了計劃,下一步如何實施了。

  春節,最必不可少的大家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這正好是我感恩父母的機會。於是,我自告奮勇要幫助父母包餃子。媽媽一聽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立即了分工,爸爸擀餃皮,我和媽媽包餃子。我用左手託著皮,右手勺上滿滿一勺餡兒,皮中間,把餃子皮的兩端往中間一合,使勁一捏,不料,餡兒像小蟲一樣從餃子皮側面鑽了出去。我一看,趕緊把餡兒堵住,可皮兒仍舊“張著大嘴”。弄了半天,皮兒合不攏“嘴”。我像洩了氣的皮球,一屁股坐下來,嚷嚷道:“這餃子真是太不“聽話”了,我不包了!”

  媽媽看到我灰心喪氣的樣子,走,笑眯眯地對我說:“孩子,餃子不“聽話”,是你包餃子的方法不對呀。”“那怎麼包呀,媽媽,教教我吧。”我拽著媽媽的手,撒嬌道。“好。”媽媽點點頭。然後,媽媽給我做了示範,一步一步地教我。我明白了,又信心,便振作起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皮託在手心上,輕輕地勺起一小勺餡兒,把皮的兩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勁一捏,小巧玲瓏的餃子包好了。我方法連包了好幾個。這時,我覺得盤子裡的餃子就好像是個士兵,我大將,指揮在“陣地”裡整齊地排兵佈陣,心裡真是美極了。吃著我親手包出的餃子,我心裡感覺比蜜都甜,爸爸媽媽也說:“孩子長大了,會幫父母包餃子了,孩子包的餃子,味道不一樣!”

  是啊,在世界上,父母能不顧一切地為的子女傾其所有。需要子女報答的並子女在物質上對的,而是子女在身邊著,看到子女平安幸福,這最的報答。要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來回報生,養,教的父母。

  篇3

  無論春夏秋冬,他總是在每天早晨五點準時起床,幫奶奶準備早飯、午飯,再給奶奶打針、吃藥,收拾好碗筷後才去上學。中午放學後再跑回家,給奶奶熱飯。晚上放學,他又總是早早地跑回家陪奶奶。

  他——馬鵬飛,一個14歲的少年,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讓我真正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鵬飛哥哥幾個月大時,媽媽便棄他而去,接著父親也離開了這個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親人,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可天有不測風雲啊,在他5歲那年,奶奶又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目失明。小小年紀的他懂事地陪在奶奶身邊,不停地勸著絕望的奶奶:“不要怕,今後我就是你生活中的眼睛,給你領路!”奶奶大小便失禁時,他就為奶奶脫下髒衣褲,一點一點地用溫水擦乾淨奶奶的身子,又為奶奶擦上爽身粉,換上乾淨的衣服。擦洗身子後,又將奶奶換下的衣服慢慢地洗淨。9歲那年,奶奶的糖尿病更重了,每天早晚都得到社群門診所扎一針胰島素來緩解病情。可是,碰到春節期間社群門診放假整整六天,誰能給奶奶打針呢?唯一能給奶奶注射胰島素的只有自己了。可真的要給奶奶扎針時,9歲的鵬飛哥哥覺得這針比紮在自己的身上還要疼。扎完針,從不掉淚的他第一次抱著奶奶放聲大哭了起來。

  每當過年過節或奶奶生日,鵬飛哥哥還會從每月少得可憐的生活費中省下錢來給奶奶做點好吃的。去年,他從電視裡學會了紅燒鯉魚的做法。吃飯時,他將大塊魚夾在小碗裡,一點點挑出裡面的刺,餵給奶奶。奶奶讓他吃魚,他卻只吃裡面的姜、蔥和碎魚末,用魚汁兒拌飯,把剩下的大塊魚留給奶奶下頓吃。他說:“奶奶,我吃肉的日子在後頭呢。我要掙錢讓奶奶天天吃肉,吃個夠!”

  馬鵬飛哥哥和奶奶的這份感人至深的親情,誰能不為之動容,誰能不被震撼?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