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鄉的元宵習俗為題優秀作文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那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看花燈吃元宵,我們家鄉這也不例外!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如今,無論什麼人走進一個什麼地方,都會被那裡的美景、吸引,我的家鄉---鄂城,有著獨特的風俗,其中,屬元宵節最熱鬧,最引人入勝!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呀!這不才一大早,家家戶戶都向菜市場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媽媽正在和“魔鬼”做鬥爭呢!我搶!我,呼呼,終於戰勝了這名頑強的魔鬼。

  回到家,媽媽拿出準備好的“鍋碗瓢盆”,只聽“譁”的一聲,元宵下鍋了!!嗯?什麼味道?真香呀!原來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元宵,顧不上燙,也顧不上斯文,放入嘴裡,輕輕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裡洋溢著一種既美好又滿足的感覺,屋裡被幸福、快樂所包裹著。

  晚上一家人吃飽喝足後,來到江邊遊玩。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了人們溫暖的心房!咦?這些燈上怎麼有字?原來是“猜燈謎大賽”呀!瞧!那每一個燈籠上都“雕刻”著“中國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燈籠像螢火蟲般吸引著人們,讓人們聚在一起,使這裡充滿著笑聲與歡樂!!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給人們,將自己的希望灑向人間。整個大地都被這節日的氣氛所包裹,處處充滿著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元宵節喜慶的色彩!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過後,元宵節是最值得紀念的節日。——題記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裡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遊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篇3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有各自忙活了起來,因為又要迎來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傍晚,寂靜的村子便熱鬧起來,鑼鼓喧天,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們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小院裡平時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是現在不同了,左鄰右舍過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燈籠掛滿了院子,人們觀賞著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家家戶戶的燈籠掛滿了村子,孩子們都拿著自己心愛的燈籠,漆黑的夜晚隨著時間而變得明亮。孩子們走在街上嬉戲著,大人們也結伴走在大街上議論著今年的燈籠,年輕的帥小夥有時還會碰見心上人呢!

  家長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來鬧來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喜笑顏開,滿面春風,精神抖擻。元宵節已過,勤勞的村民又走上了田埂上開始新的一年勞作。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