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之金開頭

  金石之交

  【金石之交***金石交情***】

  漢·班固《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金石有堅固與長久的特點,因以“金石之交”比喻堅貞不渝的友誼。《續故苑·樑遣使聘蜀書》:“今專馳卿列,備違衷懷,重論金石之交,別卜壎篪之分。”

  金蘭契

  【金蘭契】

  《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臭,氣味。此言交發互相投合之意。後用作友情契合之典,又引申為結拜兄弟之詞。

  《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南朝梁·劉峻《廣絕交論》:“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羊舌下泣之仁。“

  金人辭漢

  【金人辭漢】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是歲,徙長安諸鍾虡、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又《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壘。”

  唐代詩人李賀據此寫了一首《金銅仙人辭漢歌》,用擬人的手法,描寫銅入離別漢宮時的悲痛心情。後以“金人辭漢”喻離別故土。

  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白馬歸周,金人辭漢。”

  金甌無缺

  【金甌無缺】

  唐·李延壽《南史·朱異傳》***卷六二***:“反侯景降,敕召群臣延議,尚書僕射謝舉等以為不可許。武帝欲納之,未決,嘗夙興至武德閣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甄,無一傷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詎〔豈***是事宜?脫至紛紜,侮無所及。’”

  南朝梁武帝蕭衍把國家比作金甄***古時盛摘器***,以金甌無一傷缺比喻國土完整。後因以用為典故,比喻國家強盛,領土完整。

  明·徐巨集祖《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

  金鈴

  【金鈴】

  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上·花上金鈴》:“天寶***唐玄宗李隆基後期年號***初,寧王日侍,好聲樂。……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鳥鶴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借花之故也。”

  唐玄宗夭寶年間,寧王李日侍在春暖花開季節,用紅絲編織成繩子,上綴金鈴,繫於花上。每有鳥兒落在花上,便令看守人員拉繩索上的金鈴把鳥兒驚走。後因以“金鈴”用為惜花的典故。

  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金雞鳴

  【金雞鳴】

  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金雞”即神話傳說中的“天雞”,其一鳴即可喚起天下的雞鳴。後以此典喻詠天亮。

  唐·韓愈《挑源圖》:“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金昏與瓦巧

  【金昏與瓦巧】

  《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惛。”

  本文原意是:譬如賭博,用瓦器作賭注的,因為所押物踐,心中無所矜惜,因此膽大心坦,常能巧中;以帶鉤為賭注的,其物稍貴,便難免因怕輸掉而擔心;以黃金為賭注者,因金價昂貴,猶恐有失,心中便很慌亂無主。

  後用“金昏”指事關重大,以致心緒過分矜慎賢張,反而使智慮昏憒失常。“瓦巧”指事非關重大,以致放膽從容,反而常有所得。

  宋·文天樣《鐵錯》詩:“武夫傷鐵錯,達士笑金昏。”

  金龜換酒

  【金龜換酒】

  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滴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金龜是古代人所佩帶的一種雜玩之物。唐代詩人賀之章初見李白時,因仰慕其才華,一見如故,曾解下所佩之金龜***一說為唐武則天時大官僚始佩帶的一種裝飾物***換酒同飲。後用為詠豪放豁達。任情縱酒的典故。

  唐·李白《對酒憶賀監》之一:“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金華羽士

  【金華羽士】

  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厲年不得。後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間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初起便棄妻子,留住,就初平學,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

  金華羽士,指神話中的神仙黃初平***或本作皇初平***。後因以喻指神仙、道士。

  元·張可久***南呂·四塊玉***《閒居》:“玉洞仙書帶雲絨,金華羽士登門探。”

  金谷酒數

  【金谷酒數】

  《世說新語·品藻》“謝公雲金谷中蘇紹最盛”樑·劉孝標註引晉·石崇《金谷詩序》:“餘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徵虜,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青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徵西大、祭酒王詡當還長安,餘與眾賢共迭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道路並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後。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

  金谷,是園名,為晉代石崇所建,也稱梓澤。王勃《滕王閣序》“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即指此。石崇曾在園中宴會賓客,飲酒賦詩。以助雅興,詩不

  成者罰酒三大杯,以此為率。後之所謂“金谷酒數”就是這個意思。後因以“金谷酒數”用為宴飲行令罰酒三杯的典故。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申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