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感悟高中作文

  1

  壓抑、鬱悶充滿整個屋子,陰陰的,似乎籠罩在一層霧中。整個房間都散發出一種鋼筋水泥的灰色氣息,陰沉沉的,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彷彿整個屋子沒有多餘的色彩,灰色,灰色,還是灰色。

  沒有陽光的地方總是陰沉沉,那高樓大廈抽走太多的陽光,無聊、空虛、寂寞是唯一能夠形容此刻我的心情的詞語。除了一扇大鐵門與一扇窗之外,外面的空氣無法溜進來,我嗅不到它的味道。

  一聲清脆的鳥鳴劃破了寂寞的長空,頑強地突破玻璃的阻塞,迴旋在我的房間的上方。我驚訝這聲音彷彿帶著一股氣息將我從枯燥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了。也許那薄薄的窗後面有什麼我所不知道的神奇吧,我心動了。

  我輕輕地推開窗,一幅與屋內截然不同的神韻飄然出現。綠色、藍色、黃色……每種顏色相互映襯,藍的底色,紅的點綴,橙的粉飾,綠的背景,像一幅靈動的巨畫,生動而不乏韻律美。它是那麼和諧與自然,衝散了屋內的沉悶。

  一隻喜鵲停留在了窗邊上,眨巴著一雙充滿好奇與活力,豐富多彩的大眼睛。它是如此的靈動與純真,以至於看見了人類這個龐然大物都不為驚恐,反而可愛至極地扭了扭頭,眼前真是一幅具有生命韻律美的畫卷。

  這時天際遠端又飄來了片片陰雲。要下雨了,我無奈地關上了窗,停著那雷聲轟鳴。

  不知過了多久,一束光突然照進了我屋裡,再度打散了那單調的灰色。我按捺不住自己雀躍的心又推開了窗戶,原來已經雨過天晴了。陰雲消散,仍有小雨點在天空中飛翔,但在陽光的照耀下,每滴雨都閃閃發光,照亮了我的雙眼。一道繽紛絢麗的彩虹橫跨在天際,宛如一座通向世外桃源的大橋連線了我與大自然。那一片青綠身上沾滿了雨滴後更加活潑了,那一抹紅色沾滿了雨滴後更加的靚麗了,那粉飾的橙色更加晶瑩了。一場雨過後一切更美麗了,令我為之驚歎這自然的傑作。

  此時廣闊的天地讓我不得不放眼望去。透明又湛藍的天空似乎伸手就可以感覺到它是那樣清新。我甚至聞到了泥土的香氣。綠得可人的枝葉閃著晶瑩又富有生命力的綠光,在微風的吹拂下,跳躍著,乘著陽光的鞦韆,上下飄動著,像頑皮的精靈。

  我的心又砰然一動。

  “出去走走吧,”心靈在吶喊。

  我甚至感覺到門後溫柔暖人的陽光。

  我走出灰色的小屋,發覺先前的世界是如此的狹小,在自然的天地中,我覺得屋內的色彩是如此的單調。此時的我意識到我屬於它,無論身體還是靈魂。自然的絢麗在我耳邊響起,也在我心中想起,突然發覺在自然的懷抱中萬物都是美好的,尤其是生命。

  也許明天我還會見到重複的美景,但我不會厭倦,這美麗迷人的自然韻律。

  2

  尚比亞的尤肯達修女認為不應該花太多錢於探索自然,而應用於幫助弱者,而斯圖林格博士則認為若科學研究取得成功,就能大大幫助人類.前者是認為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後者是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這兩種精神都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當然,也有輕重之分,我們的力量無法將它們分的公平,所以我認為,兩者互相依存,不能離開一個讓一個單獨存在.

  假如沒有人文精神,世界會是什麼樣呢?儘管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但人類毫無憐憫之心,就會拉大貧富差距,當富人享受現代社會時,正有窮人不斷因為疾病,飢餓死去.就像一杯啤酒,表面看上去充滿了,但除去泡沫,卻發現只有那麼一點.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分散的,因為他們只會想著自己.

  假如沒有科學精神,後果將更為嚴重.人們只注意當下的困難,而不考慮怎麼提高效率,不能創新,就無法創造更好的世界,人們不會探索,不去創造.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鑄造了比別國更尖銳的武器,所以為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科學精神,我們就不會有舒適的生活,每天因為疾病,糧食發愁,造不出令人驚歎的文明,任憑自己自生自滅,好像從沒生存過,猶如一灘死水.就算再有幫助他人之心,也抗拒不過自然中其他生物當的力量,永遠都是自然界中的被動者.

  我們的世界中.離不開人文精神,也離不開科學精神.就想中國古代中的五行陰陽,只有相互補充才是最完整的,人類不能偏重於哪一個.畢竟,唯有兩種精神互相配合,才會讓人類更強大.

  3

  浪花拍打著這個星球廣闊的海岸。生命自無垠的海洋誕生,鑄就了最初那壯美的生命之美。漫長歲月裡的進化和演變,無一不使得生命更加美好燦爛。生存是萬物演變之本。而人類為生存添上美的花絮,便成為生活。

  科學依附著自然的演變而存在,無意中被點亮而成為點綴生活的第一縷驚喜。我們的祖先一定是懷著感激與敬畏解讀最初的自然規律,從而探索科學的世界。從古到今,人們一直都相信科學之美,有多少人沉浸於他的壯麗與博大,歎服於他的光彩,將一生獻於這項事業。科學因對美麗的敬畏而產生,又因人類本性中的好奇而發展。那位伯爵正是因為好奇而著迷於小發現,從而促成了顯微鏡的發明。也正是因為人們不斷的好奇和探索,科學一次次登上高峰,給人們帶來便利,為人們展示生活之美。

  人文蘊育於人們的思考與交流之中。一次次震懾於自然之美,人們開始想到創造美。本性中潛藏著熱愛美的人類,開始設法將自然的規律一一模仿出來,而成為出於自手的傑作,無論是東方的禮儀或是西方的雕塑,無不透著自然的氣息,人文又依賴於科學,正是對科學長久的追求,使人們懂得了如何追求美,使人們學會了如何思考創造美。顯微鏡的發明被迅速應用於醫學,這其中便蘊含著來源於科學理性的生存至上,救死扶傷的人文精神,人文是自然科學融入人性之後的又一次跨越,是人類自身靈魂對於美的再創造,為逐漸豐富生活添上了最為光輝的一筆。

  科學起源於自然,人文依賴於科學,而人文由於科學一起,點綴著生活。

  生活追求著美,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的傾向,而是生存的選擇,對美的追求,正是對於生存的本能趨向,美,是聯絡萬物的紐帶,是自然的法則,生命的意志使人類必然地從自然的中獲得了科學與人文,鑄就了生活,擁有了前進的無盡之力。

  生活在科學與人文之美的護佑中發展。人類,正如同自然之中爬行的嬰孩,靠著本性的好奇與渴望步步前行。自然的法則永遠庇佑著它的嬰孩,冥冥之中,我們的靈魂充滿了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