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溫暖的作文

  在生活中,我感受過很多溫暖。有老師給予的溫暖;朋友給予的溫暖;也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人給予的溫暖。下面一起和小編欣賞一下關於溫暖的作文吧!

  溫暖範文篇一: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是一次公交車上的讓座。它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那麼的美好。

  有一次,我和媽媽還有表妹去逛街。爸爸不在家,沒有車,媽媽說搭公交車去。

  沒多久,公交車就來了。車上好多人。還好有一個空位,可是給誰坐好呢?我想讓媽媽和表妹坐吧,表妹還小,喜歡跟著我媽媽。我都這麼大了,不好意思再跟她搶了。於是,我對媽媽說:“你們兩個坐,很快就下車了!”

  車廂的人越來越多了,嘈雜聲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擠了。車一會開一會停,我都開始站不穩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坐在媽媽旁邊的那位哥哥對我說:“你坐吧。我在這裡下了。”我以為那位哥哥就要下車了,於是就坐到他的位置上去。

  可是,過了一站又一站,那位哥哥還沒下車。一直到我們下車以後,那位哥哥還是沒下車。

  我這才明白,這位哥哥說謊了,但是他說的謊卻是讓人感動的善意的謊言。

  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很久,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有一絲絲的溫暖。

  溫暖範文篇二:

  每當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件往事時,我心裡就倍感溫暖。那天,剛剛還是萬里無雲的晴空,驟然變得烏雲密佈、狂風呼嘯。

  那時,才上一年級的我,剛剛還是揮汗如雨,才一會兒,汗就幹了。天,眼看著越來越暗了,我十分焦急。萬一爸媽不來接我,該怎麼辦呢?我的心像有一隻小鹿在狂蹦著。我不禁打了個冷顫,這才想起只穿了一件十分單薄的衣服。風,依然不停地颳著;雨,也不解人情地落了下來,且有愈來愈猛之勢頭。我覺得更冷了,眼睜睜看著同學們一個個被各自的父母接走,心裡更著急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風仍然颳著,雨照樣下著,卻始終不見爸媽的身影。

  我絕望了,不爭氣的眼淚奪眶而出……同學們都已經走了,無助的我孤零零地等候在教室裡,渴望著奇蹟的出現。雨點兒打在窗戶上,“啪—啪—啪”,攪得我心神不定,越發得委曲。“小芸,爸媽還沒來接你回家?這樣吧,老師送你吧!”這時,龍老師那和藹可親的聲音迴盪在我耳際。我像扯住了救命稻草似得連連點頭。於是,老師的摩托車上出現了兩個一個一小的身影。

  我終於回到了家,一股暖流頓時傳遍我的全身。啊!回家的感覺真好!

  溫暖範文篇三:

  溫暖是一種心理感受,是一種溫馨的心靈觸控,生活中有許多感覺,可曾記得,一個眼神,一雙大手,一句話,淡淡的,幽幽的,只是不經意時給你暖暖的撫慰與溼潤。

  愛的表達方式,五花八門。如:寬容、體貼、尊老愛幼、快樂分享、痛苦分擔……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語言,都可能使你我帶來快樂或者苦惱,生活中給你喜怒哀樂,溫暖即在其中。

  人生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生命的旅途總有那麼多的變數,總會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而有人在這個千鈞一髮之際,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擺脫了困境,心中就會出現這樣的感慨:真是“雪中送碳”或者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名又一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功夫”。

  升入初二,在這近一年的學習生活中,我也受到了許多同學的關心與幫助,哪怕是講一道題,一隻筆……我都感覺無比的感激和溫暖。五一以來,我們改了作息時間,下午兩點半上課,走讀生必須兩點進校,改我做值日的時候,因為有了規定,所以常常晚了做值日,那次,我氣喘吁吁地跑到了教室,馬上就要上課了,可我的值日還沒做呢,正這時,我們組的一個組員,走過來對我說:“看你還沒來,我就幫你掃了。”當時,我真想抱起她,不只怎麼謝,心理暖融融的。

  愛不需要轟轟烈烈地傳遞給別人,只是能在別人渴望你幫助的時候,伸出手拉他一把,這就已經足夠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能給別人帶來莫大的關心與溫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素質也在逐漸提高,知道了給別人溫暖。栽樹的人多了,砍樹的人少了;這是給大自然送去的溫暖;尊老愛幼的多了,打架鬥歐的少了,這是給社會治安送去的溫暖……還有好多好多溫暖去等著我們去傳遞,去播撒。

  我們對親人、朋友、同學以及陌生人施之以愛,又從他們那裡受之以受,無論是施之亦是受之,想來心裡都是暖融融的。獻出一點愛,溫暖一片心,那生活的日子也就充滿了詩情畫意。

  溫暖範文篇四:

  溫暖人間?

  在茫茫人海間,與我們認識的人很少。但無論熟悉還是陌生,總會有“幫助”溫暖我們的心。對親人的幫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援與關愛;對朋友的幫助,是心有靈犀的默契和配合;對路人的幫助,是細緻入微的關懷和一聲鼓勵、一個攙扶。

  幫助無處不在,它浸透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變成呼吸的氧氣,支援著我們的生命。

  文壇巨匠巴金曾說:“我的生活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別人,使每一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這個用《家》《春》《秋》等著作慰藉於苦難中嚮往和平的人們的作家,唯一的生活目標是幫助別人——不管是用充滿愛意的文字,還是用愛心行動,確實給在寒夜中前行的人帶來溫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幫助別人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熱愛,就像巴金留給人們的精神財富將被永遠銘記一樣。而“幫助”也成為人們前進的燈塔,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溫暖,並讓溫暖這顆火種撒滿人間,點燃社會的每個角落。

  幫助同時是互助,只有相互幫助才會更加長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把錢捐給輟學的兒童後所說的那樣:“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他人。向每一個處於危難中的人伸出援手,這個世界才會成為愛的海洋。”

  不知道叢飛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斷幫助別人,但我知道,他其實是懷著失望、無奈死去的。受到他幫助的人絲毫沒有感謝之心,反而用所謂“怕丟面子”拒絕去探望重病中的叢飛。人心冷漠至此,實在是社會的悲哀。當他們拿到那一筆筆捐款時,他們的心難道沒有一絲顫動?他們的靈魂難道沒有受到一次次強有力的撞擊,讓自己被麻醉的神經變得清醒,從而學會感恩??

  但願這種讓“壯士扼腕”的事情不再發生,我們永遠也不願看到叢飛眼角那滴英雄淚。

  林清玄曾說:“雪,冷而清明,純淨優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而“幫助”是我們心靈最單純、最明亮的底色。是幫助,為飢寒交迫的人們送去冬日裡的溫暖陽光;是幫助,讓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幫助,讓在黑暗襲來時孤苦無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光明。

  讓我們盡情吞吐這種生命的氧分,即使風沙侵襲,我們的人間依然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