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為題的高考滿分作文

  1

  鄭板橋的書法之所以聞名,被稱為“板橋體”,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設想鄭板橋當初如果只是用隸書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筆跡再出色,也不會在書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現在經營餐飲業,競爭很激烈,隨時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性,據網上統計,業績好、受顧客歡迎的,大多數是主題餐廳。有在一片黑暗中進食的餐廳,有專門以白領女性為顧客的餐廳,考慮到白領女性的煩惱,特地提供免費營養減肥套餐,並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們穿高跟鞋的不適。這些餐廳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保持較好的業績,因為他們的主管經營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顧客的需要。

  又如英國十六、七世紀的著名畫家喬治·摩蘭,他的油畫作品起初被當做貢品運往中國的時候,人們以為遠看還行,可近看一無是處,只看得見一片片的顏料。正是因為這種特色,他的油畫作品還是漸漸別國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為榮。

  其實,我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於現在上海著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因此今年財經大學、海事大學、海洋大學都非常熱門,許多人是有從眾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也硬逼著他們填上這所學校。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別人的特色一樣時,那也就不可稱其為“特色”。反之,只要根據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填報學校,即使這門專業是冷門,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可以學得很好,說不定畢業後會成為各公司爭奪的人才呢!

  做人也是如此,有諺語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並不等於個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慮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會充滿樂趣。

  2

  我從小喜歡集郵。我看見郵票,就從信封上剪下來,貼到我的集郵本上。據說,像我這樣的中國的集郵迷,已經多達三億。

  在眾多的集郵愛好者之中,北京的劉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郵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郵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中李時珍戴的帽子;“八一”紀念郵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帽子;關漢卿紀念郵票上關漢卿的帽子;“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歸國”紀念郵票上志願軍戰士的帽子;杜甫紀念郵票上杜甫的帽子;兒童特種郵票那12個孩子戴著12種不同式樣的帽子……他專門收藏這些跟帽子有關的郵票,接著他去查閱資料,去請教歷史學家、戲劇家、文學家,深入研究帽子,透過郵票這小小的視窗,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帽子的演變史!他舉辦了《新中國郵票上的帽子》專題郵展,引起參觀者莫大的興趣。

  我所感興趣的不在於這郵展本身,而在於劉超獨創的視角:他展出的郵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郵票,然而獨具慧眼的他吹響了“帽子”郵票的“集結號”,產生了平中出奇、凡中顯異的效果,成為三億集郵愛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郵票專家”。他異彩耀人,一舉榮獲“中華全國郵票展覽”銀質獎!劉超出奇制勝,給了收藏迷們以深刻的啟示,不要忙忙碌碌於收與藏,還要善於思索,善於創新,善於想出不同於眾的新點子。

  從劉超的“帽子”郵票,我聯想起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會拉小提琴的人不計其數,會哼越劇的人也數不勝數,然而青年作曲家何佔豪把越劇跟小提琴結合起來,創一代之新,一炮打響,一舉成功。

  當時,何佔豪還只是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一名學生,還未學過作曲。他從小在浙江一個越劇團中長大,熟悉越劇。他的思想上沒有什麼框框,大膽把越劇與小提琴結合起來,與同學陳鋼一起寫出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時,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會蜚聲中外樂壇,就在於它一新耳目,別具風格。何佔豪說:“我的創作,大的風格必須是中國的,小的風格必須是我何佔豪個人的。”這句話集中地體現了他的獨創精神。

  其實,就京劇來說,“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他們各自成為一大流派,成功的緣由同樣是“獨創”兩個字。在眾多的畫家中,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也是由於富有獨創精神,自成一家,各樹一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過於踩著別人的腳印走。這種因循守舊的人,就像老是圍著碾子打轉轉一樣,永遠不能走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創造別人所沒有創造的東西。正因為這樣,作為作家,我一直把這樣的格言奉為創作原則: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我要努力寫出“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作品。只有敢於創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門。

  哦,獨創可貴,貴在創新。

  3

  當蝶羽化而飛時,那款款的舞姿告訴我;她選擇做繭化蛹,破繭成蝶的舉動使生命無悔。當荊棘鳥找到那根最長最尖的刺時,那世界上最優美動聽的歌聲在宣告:選擇撲向那最長的刺,用鮮血去澆開荊棘花,用生命歌唱世界的美麗。她的選擇,飽含著她對世界的熱愛。

  有人說:“當一個人面臨選擇時,你便可以看見他所有的高貴與卑俗。”選擇,在邁開腳步的同時也鑄就人格。

  面對紛亂的時代,孔子選擇積極地入世傳道,遊說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選擇避世自清,以無為對有為。面對混亂的官場,李白高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騎鹿而去,王安石卻吟著“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潔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選擇,但皆因內心的高潔正直而閃著各自繽紛的光彩。

  身處亂世中的人無法選擇時代,但他可以選擇讓世界因他而更美好。總是難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總是憶起文天祥“零丁洋裡嘆零丁”憂國憂民,總是感動於馬丁•路德的那個人人平等的夢……如此憂樂的選擇,政治家的憂喜雖沒有詩人的灑脫無羈,但卻是如此的坦蕩廣博,折射著他們的真誠與關愛,演繹著生命的精彩。

  選擇,心靈總會在現實中受到拘束,人總無力於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但,如果放開這些約束,讓心靈在更廣的時空中飛翔、選擇,心靈的選擇,會讓我們更感慨它的博大。就像池田大作問湯因比:“如果可以自由地選擇出生的時間與地點,你會選擇什麼?”“我會選擇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歐亞大陸的交匯點,在那裡看歐洲文明亞洲文明與埃及文明的交融、溝通與發展。”如此的心靈選擇,湯因比無愧於歷史的廣博,哲學的睿智。

  心靈的選擇,無論有無時空界限,無論是詩人、政治家還是哲人,只要有博愛,關注生命,尊重世界,心繫人民的憂樂、社會的方向,選擇,總會讓生命演繹精彩。

  4

  成功之花,紮根在競爭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於創新思維的陽光中,才能綻放出令人驚豔的美麗。

  ——題記

  古人云:“變則通,通則久。”亦云:“團結力量大。”這裡的變,指的是思維上的轉變,即突破慣性模式;而團結,亦不僅僅是指與隊友合作,更要與對手合作。

  “山羊過獨木橋”的遊戲恰恰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是在比賽,隊員們卻打破了習慣。兩隊在競爭中合作,雙雙通過獨木橋,實現了雙贏。何樂而不為?

  創新與合作促成個人的成功。學習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把同學們當成對手來看待。今天他比你多做出了幾道題,多考了幾分,明天你發奮要爭這口氣。這看似動力十足,實則“火藥味”亦濃,心晴不爽。倒不如把所謂的“競爭對手”看成朋友。在學習中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由此觀之,為人處事,唯有打破思維定勢,把對手看成朋友,才有可能獲取更大的舞臺。雖說“與人鬥,其樂無窮”,然“與人合作,更是樂亦無窮”!

  創新與合作推動企業的發展。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勢必少不了這兩個關鍵詞。前幾 年,香港與珠三角搞“前店後廠”模式,在競爭中合作,互相彌補不足,擴大優勢,迅速實現了現代化,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今年,電商風靡全國,一筆筆電子交易匯款呈幾何式暴漲,相關的產業亦發展迅猛。百度、京東、騰訊、天貓等無一不在轉變傳統思維,在與對手的競爭與合作形成產業鏈條,實現了規模效應,實現了利潤最大化。

  創新與合作同樣鑄成國家的崛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威脅論”在西方興起,東亞周邊各國也有點沉不住氣。於是習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理論。即我們與周邊及世界各國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打破傳統的“大國崛起”與霸權相掛鉤的思維觀念,致力於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為我們與周邊國家利益共生,息息相關,既是對手,又是朋友。是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中國和平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創新與合作乃個人、企業與國家成功的“雙響炮”,少了其中任何一個,成功都不會是完美的成功,只有雙管齊下,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