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動物寓言故事的作文

  童話、寓言、故事以及科幻小說,都是孩子們喜愛的讀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躺著睡覺的馬

  一匹馬累了,它決定休息。它把兩條前腿跪下,再將兩條後腿蜷起。它在草原上弛然而臥,像貓一樣團著身子。它是草原上唯一一匹躺著睡覺的馬。它是一個異類,沒有馬喜歡它。

  它告訴其他的馬,其實躺著睡覺遠比站著睡覺舒服。可是沒有任何一匹馬相信它。自盤古開天闢地,馬們都是站著睡覺的,這是馬的標誌,更是歷史和傳統。躺著睡覺?沒有馬敢跟它學習。

  可是馬群中有一匹馬受傷了。它的一條後腿在一次奔逃中被獅子的利齒刺穿,雖然撿回性命,走路卻一瘸一拐。傷口在夏天發炎,疼痛難忍。它決定躺下睡覺。它決心試一試。它真的這麼做了。當它醒來,一個訊息迅速在草原上的野馬群裡擴散開來:躺著睡覺,是如此美妙。

  一個奇特的現象在以後的幾天裡誕生並且延續。所有的野馬,全都趴伏在地上睡覺。它們就像一隻只貓或者一條條狗,睡得放肆、踏實和幸福。它們搞不懂的是,為什麼千百年來,它們的祖先們,一直不肯躺下來?無疑,站著睡覺是一種近乎於自虐的行為。它們為祖先們失去一種美好的感受和體驗而惋惜不已。

  可是那天,休息中的野馬群遭到獅子的伏擊。三頭獅子從三個方向攻擊了它們,對它們大開殺戒。馬們在頭馬的帶領下奮勇突圍,它們用健碩有力的後腿蹬踢著進攻的獅子。那次突圍,它們失去了六個夥伴,包括那匹受傷的馬。其實遭到攻擊是常有的事,夥伴被屠殺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一下子死掉六個夥伴,還是頭一次。最後它們得出結論,所有的一切,只因為它們選擇了躺下睡覺的姿勢。這種姿勢太過舒服,讓它們的警覺性大大降低,並且,不可忽略的是,這使得它們多出一個站起來的動作。這動作讓它們失去了逃走的最佳時機。

  馬們痛恨這匹躺著睡覺的馬。它們不能夠原諒它。它們把它驅逐出野馬群,讓它獨自面對危險。傷心的馬失去了集體,它變得多愁善感,鬱鬱寡歡。

  它仍然躺著睡覺,就像一條狗。它把耳朵緊貼地面,時刻感覺著周圍四伏的危機。三頭獅子再一次從不同的方向向它發起攻擊,它早早地一躍而起,將獅子遠遠地甩在後面。它站在一個土坡上嘲笑被它甩掉的獅子,嘲笑趕它離開的同類。它試圖用它的經歷說服野馬群裡的同類,它想說,我們完全可以像***用耳朵感知危險。它試圖回到它們中間。沒有用。仍然沒有任何一匹馬相信它。它們不想被它說服——它們曾經親眼目睹六個夥伴瞬間被獅子的利齒撕成碎片。

  它只好繼續獨自生活,儘管它是那樣懷念它的集體。許多年後它老了,步履蹣跚。它依然保持著警覺的耳朵,卻無法保持敏捷的身手。終於,在一個黃昏,一頭同樣老邁的獅子攻擊了它。它拼命奔逃,卻沒有成功。被撕碎的一剎那,它沒有恐懼,只剩下憂傷。它想,當它死後,這世上的馬,將再也不會躺下。

  它的故事在野馬群裡流傳。沒有頌揚,只剩下憐憫。馬們只知道在很多年前,有一匹躺著睡覺的馬,落入了獅子之口。所以它們的教訓是,無論如何辛苦和疲勞,都絕不能夠躺下。儘管站著睡覺的馬,也常常遭受攻擊,也常常面臨屠殺和死亡。

  篇2:窮也兼濟天下的烏鴉

  在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亞冰原上,一頭野牛因為沒有抵抗住酷寒的侵蝕,被凍死在地面上。遠處,一隻烏鴉正在空中盤旋,它正在尋覓能讓自己活下去的食物,它已經找了好幾天了,但毫無收穫,飢渴正將它團團包裹住,它的雙翅無力而機械地扇著,如果再沒有食物,等待它的將是毫無懸念的死亡。

  終於,這隻烏鴉發現了躺在地上的那頭死牛。頓時,興奮傳遍它的全身,它立即飛到死牛的上空,反覆盤旋了幾圈,在確認周圍沒有其他的危險和暗藏的殺機後,它最終降落在死牛的身上。

  之後,這隻烏鴉使勁地啄了幾口牛肉,味覺告訴它,牛肉是新鮮的,野牛剛死不久。由於這裡天寒地凍,溫度極低,因此,牛肉極易被長久地保鮮,靠著眼前的這頭死牛,這隻烏鴉完全可以渡過一個無憂且無比富足冬天。

  但是,出乎意料的,它僅僅是嚐了幾小口牛肉,然後就急急地飛走了,周圍一切正常,沒有打擾者,也沒有獵殺者,它的飛走顯得很是莫名其妙。它應該守著死牛飽餐一頓的。

  兩天後,就在那隻死牛的上空,突然間出現了一陣遮天蔽日的黑,一大群不計其數的烏鴉紛紛降落在死牛的身邊,一陣唧唧咋咋聲後,它們開始興奮地分食死牛,或許是多日飢餓的原因,烏鴉們吃得很饞,很猛。不到半天的功夫,地上便只剩下了一副牛的空骨架了!肉足肚飽的烏鴉們也一鬨而散。

  這一現象恰好被正在此地考察的一群動物科學家們撞見,他們好奇不已,難道這些烏鴉是第一個發現死牛的那隻烏鴉邀請來的?那隻烏鴉居然主動將這麼好的長久美食拱手送出?

  為了解開心頭的疑惑,科學家們決定做一個實驗,一週後,他們弄到了一頭死鹿,並將其拋在離野牛骨架不遠處,然後靜靜觀察。

  很快,空中有一隻烏鴉發現了死鹿,然後,無比相似的一幕出現了——它先是自己啄了幾口,然後迅速飛走,兩天後,躺著地上的那頭鹿被趕來的一大群烏鴉瓜分殆盡。

  真相幾乎越來越明瞭。當第二隻死鹿被有意識地放在地上的時候,科學家們悄悄地在鹿的身上放置了一個自動追蹤器,等一隻烏鴉剛一落到死鹿的身上,追蹤器便開始追蹤和記錄它的行程。很快,追蹤器傳回來的資訊顯示,那隻烏鴉,一直飛呀飛,整整飛了一天,飛過無數個冰凍的千山萬水,累得夠嗆,最後它找到了一大群同類,然後告訴他們,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有能填肚皮的,有好吃的,趕緊跟我走呀!然後,在它的帶領下,所有的烏鴉都朝死鹿的所在地趕來。

  一切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科學家們最後給出的結論是,體積不足人一個拳頭大的烏鴉,即便是在食物短缺,自身性命難保的情況,依然會時時想著同類,想著如果有食物,一定不能獨享,而是邀大家一起來分享,共渡生命裡的難關!

  而作為高等動物的人,應該向烏鴉敬禮,向它們學習,將“窮則獨善其身”的“堂而皇之”理由徹底拋棄!

  篇3:老鼠該有好收成

  我用一個下午,觀察老鼠洞穴。我坐在一蓬白***,離鼠洞約二十米遠。這是老鼠允許我接近的最近距離。再逼近半步,老鼠便會倉皇逃進洞穴,讓我什麼都看不見。

  老鼠洞築在地上一個土包上,有七八個洞口。不知老鼠憑什麼選擇了這個較高的地勢。也許是在洞穴被水淹了多少次後,知道了把洞築在高處。但這個高它是怎樣確定的。靠老鼠的寸光之目,是怎樣對一片大地域的地勢作高低判斷的。它選擇一個土包,爬上去望望,自以為身居高處,卻不知這個小土包是在一個大坑裡。這種可笑短視行為連人都無法避免,況且老鼠。

  但老鼠的這個洞的確築在高處。以我的眼光,方圓幾十裡內,這也是最好的地勢。再大的水災也不會威脅到它。

  這個蜂窩狀的鼠洞裡住著大約上百隻老鼠,每個洞口都有老鼠進進出出,有往外運麥殼和雜渣的,有往裡搬麥穗和麥粒的。那繁忙的景象讓人覺得它們才是真正的收穫者。

  有幾次我扛著杴過去,忍不住想挖開老鼠的洞看看,它到底貯藏了多少麥子。但我還是沒有下手。老鼠洞分上中下三層,老鼠把麥穗從田野裡運回來,先貯存在最上層的洞穴裡。中層是加工作坊。老鼠把麥穗上的麥粒一粒粒剝下來,麥殼和渣質運出洞外,乾淨飽滿的麥粒從一個垂直洞口滾落到最下層的底倉裡。

  每一項工作都有嚴格的分工,不知這種分工和內部管理是怎樣完成的。在一群匆忙的老鼠中,哪一個是它們的王,我不認識。我觀察了一下午,也沒有發現一隻揹著手邁著方步閒轉的官鼠。

  我曾在麥地中看見一隻當搬運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緊抱著幾支麥穗,另一隻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當車一樣拉著它走。我走近時,拉的那隻扔下它跑了,這只不知道發生了啥事,抱著麥穗躺在地上發愣。我踢了它一腳,才反應過來,一骨碌爬起來,扔下麥穗便跑。我看見它的脊背上磨得紅稀稀的,沒有了毛。跑起來一歪一斜,像是很疼的樣子。

  以前我在地頭見過好幾只脊背上沒毛的死老鼠,我還以為是它們相互撕打致死的,現在明白了。

  在麥地中,經常能碰到幾隻匆忙奔走的老鼠,它讓我停住腳步,想想自己這隻忙碌的大“老鼠”,一天到晚又忙出了啥意思。我終生都不會走進老鼠深深的洞穴,像個客人,打量它堆滿底倉的乾淨麥粒。

  老鼠應該有這樣的好收成。這也是老鼠的土地。

  我們未開墾時,這片長滿矮蒿的荒地上到處是鼠洞,老鼠靠草籽兒和草杆為生,過著富足安逸的日子。我們燒掉蒿草和灌木,毀掉老鼠洞,把地翻一翻,種上麥子。我們以為老鼠全被埋進地裡了。當我們來割麥子的時候,發現地頭築滿了老鼠洞,它們已先我們開始了緊張忙碌的麥收。這些沒草籽兒可食的老鼠,只有靠麥粒為生。被我們稱為細糧的堅硬麥粒,不知合不合老鼠的味口,老鼠吃著它胃舒不舒服。

  這些匆忙的搶收者,讓人感到豐收和喜悅不僅僅是人的,也是萬物的。

  在我們周圍,另一種動物,也在為這片麥子的豐收而歡慶,我們聽不見它們的笑聲,但能感覺到。

  它們和村子裡的人一樣期待了一個春天和一個漫長夏季。它們的期望沒有落空。我們也沒落空。它們用那隻每次只能拿一隻麥穗,捧兩顆麥粒的小爪子,從我們的大豐收中,拿走一點兒,就能過很好的日子。而我們,幾乎每年都差那麼一點兒,就能幸福美滿地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