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以助人為樂為主題作文

  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助人為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我國古代先賢們有許多關於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的處世格言,如“忽已之慢,成人之美”,“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趨人之急,甚於已私”,“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隻字片言皆為良藥”。兩千年前墨子就倡導:“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其意思是說,對別人有利的事,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受到損傷,也要幹。這種精神發揚到現在,就是我們所提倡的“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並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當見人遇風險時,要先人後已。《三國志·蜀書》中有句名言:“每有患急,先人後已。”它要求人們,臨危不懼,見義勇為,這是助人為樂最高思想境界的體現。《世說新語》上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華歆、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難。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幸而船上還有空餘,為什麼不許可呢?我們要多做幫助人的好事才對。”這個人上船後不久,就聽到後面殺氣四起,原來是盜賊追來了。只見盜賊離船越來越近,在這事態險惡之時,王朗想拋棄後來的這個人,可是華歆說:“我原先之所以猶豫,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請託,怎麼可以因為形勢危急而見死不救呢!”最後,他們終於使那被盜賊追趕的人獲救。

  見人遇到災難時,要排他人之憂。我國古代名醫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不像當時其他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門來才給醫治。他經常是主動去給病人治病。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到幾千裡、上百里以外去給人醫傷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來,天已經很晚,途中碰到一個人蹲在路邊呻吟,他就主動走上前去詢問。路人說:“肚子突然痛得厲害,什麼東西也不想吃。”華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告訴他說:“你肚子裡有蟲,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會好了。”那人照辦,果然肚子不疼了。當這位病人要感謝時華佗時,華佗卻連名字也沒有留下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的一生中不知有過多少次,經他搶救而生存下來的病人不計其數。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昇華。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要做到助人為樂,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把為他人謀福利當作自己的義務和幸福;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遇事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有,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鍊、去實踐,在千百次的實踐中去鑄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篇2

  就說那件事吧。陳明因為跑步時不小心摔倒,輕度骨折。動完手術後,他爸爸每天都用自行車接送他。可是一天放學很久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教學樓也變得黑乎乎的了。

  瞧,他走來了。

  一雙大大的眼睛,散發出和善的光芒,矮矮的個子,瘦瘦的身材,他就是我的同學李剛。只要一提起李剛,大家準會嘖嘖的稱讚,誇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哩!

  就說那件事吧。陳明因為跑步時不小心摔倒,輕度骨折。動完手術後,他爸爸每天都用自行車接送他。可是一天放學很久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教學樓也變得黑乎乎的了,可陳明爸爸還沒來。陳明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剛做完值日的李剛見了想:“天這麼晚了,陳明的爸爸還沒來,他獨自一人在教室裡怎麼辦?對我揹他回家吧!”

  說幹就幹,李剛走過去,熱情地對陳明說:“我來揹你回家吧!”陳剛客氣地說:“不用了,我等爸爸來!”“你爸爸可能有事耽擱了,還是我揹你回家吧!”李剛不容分說彎下腰把陳明背在背上,往他家走去。李剛身體矮小,背上了陳明,彷彿被壓得更矮了,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來到樓梯口,李剛每下一個臺階腳便軟了一下,有幾次想把陳明放下,可一看到他那摔傷的腿,身上彷彿又增添了一股力量。終於,李剛把陳明背到了他家。這時,他紅撲撲的臉上掛著晶瑩剔透的汗珠,襯衫溼了一大半,雙腳像灌了鉛似的。陳明感激地說:“謝謝你送我回家!”“不用謝!”李剛笑了笑,擺擺手說。陳媽媽扶著兒子,連聲道謝:“李剛,你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他爸因臨時有事,去遲了,多虧了你!瞧你累的,來,一起吃晚飯吧!”“不用了,阿姨,再見!”李剛說著,頭也不回地往回跑了!

  李剛,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難怪大家見了他都嘖嘖稱讚。*** 文

  篇3

  優點就像七色的玻璃折射出七彩的陽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有的同學天資聰明,學習名列前茅;有的同學心靈手巧,多才多藝;而我呢?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因為我樂於助人。

  記得一年前有一天,我放學回家,這時天已經接近黃昏。正當我急急忙忙趕路的時候,突然,我發現前面有一位白髮蒼蒼、臉上佈滿皺紋的老奶奶,恩?這不是13號樓的楊奶奶嗎?她吃力地提著一大筐的蔬菜,走得非常緩慢和艱難,腰都快要彎下去了,而且在她的臉上流淌著一顆又一顆黃豆般的汗水。當我看到這種情景時,我非常同情楊奶奶,於是想:要是幫助老奶奶提菜的話,回到家時天就會黑到伸手不見五指;何況,我今晚還有很多作業要做呢。但是,要是我不幫忙的話,楊奶奶就會很吃力,很累,可能她再走幾步就會走不動了。最後,我下定決心要幫助楊奶奶。

  於是,我不顧天色已晚,跑到楊奶奶身邊,說:“楊奶奶,您提這麼重的菜,前面還有很遠的路才到家,就讓我來幫您提菜吧!“楊奶奶聽後,溫和而帶著微笑地對我說:“孩子,謝謝你,你的好心我心領了。但是天快要黑了,你還是快回家吧,媽媽正在等你呢。”“沒關係,讓我幫您提回去吧!”於是我一邊扶著楊奶奶,一邊接過菜筐走了起來。過了一會,我感到胳膊開始痠疼,腳好像灌了鉛沉沉的,我好想放下菜筐,休息一會,可是為了不讓楊奶奶擔心,我裝作很輕鬆地繼續走起來。

  十多分鐘後,我提著菜筐終於將楊奶奶送到了家。臨

  走時,楊奶奶留住我說:“等會。”我看見楊奶奶手裡拿著一把手電筒,“孩子,路上黑,回家時就用它照路吧,一路小心點。謝謝你,佳佳。”“楊奶奶,再見!”

  回家的路上天色已經很黑了,但是,楊奶奶的手電筒發出的光芒讓我路上一片光明,她的關懷驅散了周圍的黑暗,讓我的心裡一片溫暖;而且,因為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我的心裡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孩子。我喜歡幫助別人,當我看到在自己的協助下,別人很順利地度過他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就會從心地裡湧出一股難以言說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因為我感到了自己對他人的價值。而且,幫助人,讓我們親密地走在了一起,讓我們變得像一家人一樣。助人為樂真好!我願意繼續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七彩的陽光!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