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宋朝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現代漢語詞彙系統中特殊的一類,在結構、語義、語法、語用等多個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性。那麼關於宋朝的成語典故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諮的人,非常善於射箭,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百發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諮受到大家稱讚之後,覺得自己的本領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諮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並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裡經過,後,卻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諮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麼本領,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裡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驗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後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裡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都讚歎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諮說:“我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諮聽了,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篇二: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篇三: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fú***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很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鬆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領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

  後來的人又從此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以不正當的方法,攫***jué***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

  篇四: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雨雪,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成語“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