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申論真題及答案***2***

  河南公務員申論真題答案

  第一題:

  【答案要點】

  A市部分農村地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撤點並校帶來新問題;

  二是農村基層醫療條件差;

  三是文化體育設施利用率低;

  四是農村環境待整治;

  五是城鎮化帶來的負面效應;

  六是土地拋荒嚴重。

  第二題:

  【答案要點】

  一、在管理理念上。

  能人治理 強調個人的主觀意志和能力

  鄉村典章 強調規章制度的權威

  二、在價值取向上。

  能人治理 能人在村級事務管理上擁有絕對的權威

  鄉村典章 從為民做主變成讓民做主

  三、在實施效果上。

  能人治理 不良作風滋長

  鄉村典章 黨的威信大大提高

  第三題:

  【答案要點】

  1、問題:

  ***1***群眾訴求渠道雜,平臺資訊更新速度慢,回覆不及時;

  ***2***有效回覆內容少,熱線受理平臺淪為“擺設”;

  ***3***群眾訴求專案多,非政府管轄的業務也希望平臺解決,而平臺滿足不了群眾期待。

  2、建議:

  ***1***統一平臺一號通,整合平臺,保障回覆效率;

  ***2***把關回復內容,保證資訊確切有效;

  ***3***企業加盟服務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引入企業和志願者,滿足群眾需求。

  第四題:

  【參考例文】

  為官當有“茶”作風

  基層劉幹部在拜訪群眾時,因飲茶而獲群眾讚譽,稱“茶風就是作風”。在這名群眾的眼中,幹部喝茶的風格體現了他深入群眾、切實服務、清廉自守的良好作風,展現了共產黨人密切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這種行為值得肯定。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當下,領導幹部都要具備這種“茶”作風。

  為官,要“會”喝“群眾茶”。馮師傅對劉幹部“‘會’喝我家的茶”的讚譽,讓我們看到群眾是多麼期盼能與領導幹部深入接觸。俗話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質量優劣,群眾生活水平高低,都只有問需群眾才能有所瞭解。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龍任職廣西羅城時,常常深入田間訪問疾苦,在他的努力下,飽經戰亂、民生凋敝的貧困地區居然得到迅猛發展。反觀當前,我國部分領導幹部高高在上,不問疾苦,使得群眾問題得不到解決,服務型政府建設成為空談。對比可見,要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就要會喝“群眾茶”,深入群眾瞭解需求,才能做好服務工作。

  為官,要“能”喝“群眾茶”。領導幹部會喝“群眾茶”只是基礎,能喝“群眾茶”才是關鍵,這裡的“能”便是指領導幹部要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如同劉幹部一樣,為群眾出謀劃策。畢竟“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察民疾苦只是工作基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才兌現服務承諾。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瞭解到百姓因西湖雜草叢生,容量減少而淡水不足。面對問題,他動用勞力修堤建景,開墾湖泊,一方面鼓勵農民種植增收,另一方面要求農民按期除草。如此一來,西湖面積擴大、雜草清除,農民收入增加,獲得朝野一致好評。如今,我國社會發展問題叢生,領導幹部不僅要問需於民,更要落實服務,有能力喝上這杯“群眾茶”。

  為官,要“只”喝“群眾茶”。劉幹部拜訪群眾,只喝茶不吃飯,群眾為他清廉自守的作風叫好。也許在一些人眼中,一頓飯花費無幾,但很多官員腐敗墮落都是從小事開始。清代嘉慶年間,工部書吏貪汙案發,幾名部曹小吏三年時間竟然貪汙公款五萬兩白銀。案發後,嘉慶皇帝震驚不已,而查究後卻發現,最初幾名小吏只是利用職務之便“貪圖小利”,只是無人問津才膽子變大。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點滴小事不加約束,難免導致問題愈演愈烈。對領導幹部來說,只有將將一頓價值不高的飯菜視為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只喝茶不吃飯,才能保持清廉為民的良好作風。

  “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深入群眾,服務群眾,只飲清茶,是對當前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期望。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茶作風”,“會”喝茶、“能”喝茶、“只”喝茶,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助力服務型政府最終建成。

河南公務員申論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