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精選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科目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科目,想要考好申論就要多關注社會熱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歡迎大家閱讀。

  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負面言行清單”警告的是為官不為

  “七一”前夕,浙江寧波市紀委、組織部、市直機關黨工委聯合編印《機關黨員幹部負面言行提醒本》,將在全市51萬名黨員中推廣。今後如果黨員幹部被發現存在提醒本上的負面言行,將會被領導約談,甚至可能影響到個人考評。***見6月28日《現代金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九暖,惡語一句三伏寒。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一些幹部動輒以“我不是領導,不要找我”或“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沒辦法解決”等簡單粗暴的語言將其打發,不僅傷害了群眾感情,也影響了黨員幹部形象,造成幹群關係緊張。不過,由於這些負面言行本身並不違反法律法規和紀律,存在於合格黨員和觸犯紀律之間的模糊地帶,一直以來缺乏相應的監督約束機制。

  如今,寧波市將黨員幹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見的負面言行以清單方式一一列出,提醒廣大黨員幹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助於消除這一監督管理的模糊地帶。這本“口袋書”猶如一面“窗前鏡”,時刻提醒黨員幹部注意言行舉止,而與領導約談、個人考評相掛鉤,進一步提高了制度的約束力和警示度,推動親民服務入腦入心入行。

  不過,對於“負面言行清單”,我們在點讚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一種手段。規範幹部言行、方便群眾辦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比如甘肅等地也曾制定過各種“工作忌語”,涉及接待群眾、執法值勤等73種忌語,“這不關我事”及“我們下班了”等都赫然在列。但從各地的實施情況來看,光有“忌語”還不夠。

  一方面,漢語語言博大精深,詞彙尤其豐富多彩。列舉式的忌語、清單,顯然不可能窮盡所有負面言行。即使不說所禁止的忌語,一些人照舊可以創造出其他“非暴力不合作”的語言。另一方面,與黨員幹部的言行相比,群眾更看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觀念作風,以及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過去,“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是官僚主義作風的典型表現,也是老百姓最反感的。隨著四風問題的專項整治,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門好進了、臉好、話好聽了,但還是不辦事。

  出臺“負面言行清單”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黨員幹部謹言慎行,更是樹立政府部門良好形象、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一位幹部是否稱職,老百姓既聽其言,更會觀其行。在制定“清單”的基礎上,有關部門應以此為契機,加強黨員幹部群眾觀教育,增強宗旨意識,同時,健全和落實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責任追究制等,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嚴肅問責。

  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借審計問責

  29日下午,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2015年審計工作報告。針對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審計發現,1.51億扶貧資金被虛假冒領或違規使用,其中17個縣將2000多萬元用於彌補業務經費、發放福利等;8.7億扶貧資金閒置或損失浪費,其中閒置時間最長的超過15年。

  審計工作,素有國家免疫系統之稱,是國家治理大系統中具有預防、揭示和抵禦功能的重要一環。與往年相比,今年在審計報告之外,審計署還發布了43箇中央部門***含審計署***、10戶中央企業、5家金融機構、6個重點專項的審計結果,以及39起已處理的違紀違法問題情況。這種單項結果報告的形式,對完善審計工作的細節,強化社會監督、推動整改和問責,都大有裨益。

  在眾多的審計內容中,針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結果,尤為引人關注。超過10億元的扶貧資金被冒領、閒置或浪費,相對應的,有多少等待幫扶的貧困人口可能因此而陷入絕境?更有甚者,有些資金竟沉睡15年,其間該有多少人望眼欲穿,又有多少人因此失去了脫貧的機會?

  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7億多人脫貧,與國家的鉅額投入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又設定了到2020年,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為了讓底層群眾儘早擺脫貧困,需要社會各界合力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個別省份、單位甚至個人,弄虛作假、玩忽職守,他們就會變成脫貧路上的“硬骨頭”“釘子戶”,影響脫貧程序。

  從2015年的審計報告來看,扶貧資金的使用確實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不單單是發放不到位、不及時,還有挪作他用的情況。而數億元扶貧資金長期閒置,也反映了扶貧攻堅的難點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重點抽查了17個省份的40個縣,抽查的50.13億元扶貧資金中,有8.43億元閒置超過1年,這佔到抽查資金的17%,比例之高,令人震驚。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是脫貧解困的“助燃劑”。對於扶貧資金的使用,不僅要築牢精準對接的制度之堤,還應對非法挪用、貪汙腐敗等行為嚴厲問責,保障扶貧資金落實到位。現實中,出現過把扶貧資金當成“唐僧肉”的,扶貧變成了“幫富”,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人口卻與扶貧資金絕緣;出現過“雁過拔毛”式扶貧的,層層截留,發到百姓手中的扶貧款,大大縮了水。

  針對這些亂象,不僅要創新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發放和整合盤活資金使用的方式,更加需要借審計之機,讓違規使用扶貧資金的情況無所遁形,確保扶貧工作真實有力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