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鄉鎮真題

  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備考,做真題是必要的。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

  一、給定材料

  材料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書記胡春華指出:“聯絡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沒有解決好,主要是鎮***街***與村***居***的聯絡沒有完全打通。”2014年10月,印發了《關於建立鄉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意見》,要求駐點普遍直接聯絡群眾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做到常態化、制度化,按照省裡的統一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積極貫徹落實。

  粵北某縣A鎮新園村村委會林主任說:“前幾年,鎮裡面都會派一兩個鎮幹部到村裡掛職鍛鍊,但大多有事才來,沒事就不來了。”

  “以前要到鎮裡才能見到楊書記,現在不用了,每週二他都會來。有啥事兒直接去村委會找他就行了。”村民李伯口中的“楊書記”,就是A鎮黨委書記。也是直接聯絡新園村的駐點團隊負責人。

  楊書記說:“現在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部帶隊當組長,我自己和鎮裡的4名幹部組成的駐點團隊,以及村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組成的輔助團隊,每週星期二都到村裡上班。”

  駐點的聯絡制度實行後,不少地方鄉鎮幹部的下鄉,逐漸由以往的不固定變成一種習慣,成為日常工作中固定的一部分,雷打不動。

  A鎮西街社群居民小陳反映路燈損壞,沒想到第二天就修好了。之前,很少有機會接觸鎮領導的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該社群駐點團隊反映問題,對方說:“好,我知道了,馬上派人去。”小陳說:“我原本以為要一個星期才能修好,沒想到第二天晚上路燈就亮了。”

  2014年12月23日,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二,A鎮5名駐點幹部與5名盛隆村“兩委”成員在鎮人大副主席帶領下,分成兩組,一組4人負責在村委會辦公樓接待反映問題的群眾,另一組7人進村入戶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上門的團隊成員要走進田間地頭,邊幹活邊和群眾拉家常。”鎮人大副主席說。“不僅要挨家挨戶走一遍,還要寫駐點日誌,做工作臺賬,幫助貧困戶脫貧,協助村裡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

  在A鎮東口社群,家家戶戶都收到了一張聯絡卡。“您好,我是鎮長老關。這是鄉鎮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絡卡,上面有我們團隊全體成員的姓名、職位、手機號、微訊號,如果您對社群、鎮政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或者個人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們解決的,請直接和我們聯絡。”關鎮長帶著駐點團隊來到聯絡點東口社群,走家入戶派發聯絡卡,“小小聯絡卡搭起了黨員幹部和群眾心連心的橋樑,承載了為民服務的信念。”

  “我們鎮統一了駐點聯絡工作流程,對於群眾反映的每一個意見建議,駐點團的成員都會記錄駐點日誌,回來以後再把收集到的問題彙總成工作臺賬。是村***社群***負責的,還是鎮負責的,我們劃清責任再處理,不包辦、不代替。”關鎮長說。

  為保證駐點聯絡工作有效推行、不走過場,鎮裡建立了組織考核與群眾滿意度測評相結合的績效評估考核機制,實行問責制度。鎮黨委將駐點聯絡工作列入鄉鎮***街道***機關幹部和村幹部年度考核內容,涉及鄉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絡群眾的事項佔60%考核分值,直接與鄉鎮***街道***機關幹部的獎勵考核、村幹部的績效相掛鉤。

  材料2:

  B鎮地處粵西山區,下轄15個村委會和1個社群居委會,總人口約36萬。當地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2014年7月22日-24日,受第8號強熱帶風暴“韋爾森”影響,B鎮境內風力達10級,傾盆大雨連續下了三天三夜,農田、魚塘、房子處處遭受水浸,全鎮共有4所房屋倒塌,89所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B鎮受災最為嚴重的竹坑村,村道共15處嚴重受損,唯一通往鎮中心的竹坑橋塌方,村裡與外界的交通幾乎中斷。“韋爾森”共造成7人受傷,其中1人重傷昏迷。

  “我活了60多年,還沒見過這麼大的雨,居然下了三天,我本來還要去種地呢,結果村幹部勸我說,雨大危險就別出門了。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辛虧沒出門,撿回了一條命!”竹坑村村民老王說,“但隔壁小周就沒那麼幸運了,可能是擔心剛買回來沒幾天的鴨苗,想過去看看,才走出家門沒幾步,就被刮落的枯枝擊中頭部,現在還躺在醫院。”

  其實在“韋爾森”來臨之前,鎮政府就召開了緊急會議,佈置搶險救災工作。由鎮領導牽頭,鎮幹部、村“兩委”幹部組成工作小組,連夜進村,根據村裡情況分小組通知到每家每戶,叮囑農戶停止戶外生產作業,並且提前做好防禦。

  23日,傳來了“韋爾森”加強為颱風的訊息,空中烏雲密佈,風捲雲集,雨點時疏時急。鎮政府當機立斷,“所有危房戶必須轉移!首先就近轉移到親戚或其他村民家,實在不行就轉移到村委會辦公室,鎮村幹部 要負責將危房戶安頓好。”

  天色越來越暗,風越吹越急,就剩竹坑村沒有完成轉移了。竹坑村李主任說:“我們從來沒有這麼大規模地轉移過群眾,村裡的情況又很複雜,路難走,大部分房子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經不起這麼大風雨。村裡又沒什麼年輕人,都是老人、小孩,有的不願走,有的走不動。”得知這一情況後,鎮領導立即趕往竹坑村。

  “房子的牆都有裂縫了,我肯定是想走啊。但兒子都外出打工了,自己的腿腳不好走不了啊!”彭大娘無奈地說,鎮領導村裡的情況後,找來了村幹部和紀委鄉賢,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勸說危房戶轉移,另一個小組動員群眾調集了幾輛農用車,負責轉移行動不便的危房戶。由於需要轉移安置的人員較多,一部分轉移到村委會,另一部分則被安置到附近的學校。儘管鎮村幹部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到了晚上7點多,竹坑村的危房戶餘大爺還是不願意離開,“我在竹坑村都幾十年了,有什麼大風大雨沒見過,怕啥!”正在這個時候,轟隆一聲,大家跑出門外一看,不遠處一所房屋被泥石流衝倒了。這一幕讓大家都驚呆了。最終,餘大爺聽從了鎮村幹部的建議。晚上8點,颱風登陸的徵兆越來越明顯,全鎮幹部一刻也沒有放鬆,通宵留守駐點等待“韋爾森”的來臨。24日凌晨4點,“韋爾森”在省內沿海地區登陸,並向偏西方向移動。上午9點,“韋爾森”經過B鎮,但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

  材料3:

  C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加上陽光充足,適宜荔枝種植。去年,當地荔枝平均畝產約370斤,種植面積1.82萬畝,約佔全市荔枝種植面積的5%.

  荔枝種植業曾經是C區的優勢傳統產業,但幾年來荔枝產業走入了低谷,上世紀九十年代荔枝種植面積的快速增長,導致鮮果產量相對過剩,荔枝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低,挫傷了果農積極性,導致部分荔枝園處於粗放管理狀態。因此,影響了荔枝的產量和品質。也有農戶嘗試新的發展路子,結合本地的旅遊資源做起農家樂,嚐到了一些甜頭,一位荔枝園經營者說:“我們把果園開放給遊客,供他們採摘品嚐。這樣確實有賺頭,但現在才剛起步,知道的人不多,想做大還要打響知名度才行啊!”

  六月,荔枝大量上市。“我們的荔枝品質優良,但出了家門卻鮮為人知,主要是我們沒有做外銷的大企業,以農戶個體小規模經營為主,專業合作社只有1家,產業效益低。”C區水口街道陳書記說。C區荔枝雖然品質優良,但一般都被採購至外地並冠名為外地品牌銷售。在該區的荔枝批發市場,果農們紛紛騎著摩托車,載著荔枝來銷售,而市場旁邊的街道上停的大多是外地牌照的貨車,等著收購荔枝。

  從荔枝種植上說,肥料、農藥、人工等方面每年每畝需投入的資金約2500元。“我們也想多種一些,給加工企業收購,但是投入實在太高。如果貸款,還了利息也賺不了多少,所以就只有少種幾畝了,”水口街道荔枝種植戶表示。“荔枝品質雖然上乘,但是實在不好儲存,摘下來不及時賣掉的話,很快就會爛掉。要是有技術能讓荔枝儲存時間長一點,那我們的銷售量肯定大大提升。壓力也就沒那麼大了。”荔枝產期短、上市時間集中,採摘後很容易變質。因此,如果保鮮、貯藏等環節跟不上,就會極大影響荔枝鮮果的銷售。除了銷售鮮果外,不少農戶也會將荔枝做成傳統的荔枝幹產品。有的農戶為了使荔枝幹儲存時間更長,往往會把荔枝加工得很乾,一點水分也不留,致使荔枝中的果糖變成了焦糖。這樣一來,荔枝幹的品質下降,賣不起價錢。

  此外,要建設規模化生產的種植基地,在標準園區建設、採後保鮮、冷鏈運輸、貯藏加工等基礎設施和裝置方面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例如,建設一座小型冷庫需要投資二十多萬元,購買一臺冷鏈車也動輒數十萬元,而種植基地通常在這方面也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和裝置採購受到限制。

  除了荔枝鮮果銷售外,C區也有企業對荔枝進行加工銷售。該區現有荔枝深加工企業1家,也是目前全市唯一的荔枝萬噸精深加工企業。該企業擁有荔枝產品深加工生產線,能夠包裝荔枝鮮果,生產荔枝醋、荔枝酒等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但該企業每年2萬噸的荔枝深加工量,相對於全市的鮮果產量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我們公司的深加工專案獲得了90萬的資金扶持,但這相對於我們的投入來說,能產生的效益並不算多,深加工行業流動資金佔用的時間較長,如果在銀行貸款政策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扶持,我們就可以收購更多鮮果。”該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現在精深加工的品種還比較少,荔枝罐頭、荔枝果汁加工還處於空白,主要是技術還不成熟,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材料4:

  為激發農村發展活力,D縣近年來積極探索完善農村基層組織設定和社會治理模式,積累了一些經驗,以下是該縣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一***東塘村

  坐落在雲峰山腳下的東塘村,是一個人口僅300多的小山村,2008年被評為市衛生村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星村”,這與它較早成立理事會無不關係。

  20世紀80年代,東塘村決定從山裡引水,解決居民生活用水問題。村民推選10名代表監督村幹部籌備資金,這是東塘村理事會的雛形。1987年理事會正式成立,現年60多歲的黃立名當時是市裡的一名教師,是村民心目中少有的“知識分子”,被選為理事長;理事會成員黃淑芬在參加水稻制種培訓班後,在村裡開始試種,隨後聯合村民與某蔬菜種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成為東塘村商業制種的帶頭人;理事會成員黃德才有著靈活的經濟頭腦,在村民眼中向來是“有遠見”的人。

  在理事會成立前,雖然大家都想搞好村裡的建設,但是缺乏有力的牽頭組織。理事會成立後,成員都是村裡德高望重的人,在村務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理事會的帶領下,東塘村涿漸發展起來。2007年,該村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拆掉130多間泥磚房。“如果是鎮裡派人下來,肯定有村民不同意,或要提高補償,”理事會成員黃德才說,“但理事會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說服村民自願拆房。”村中無論決定什麼事,都形成了“村幹部提議一理事會進行討論”,理事會提出將獲得的三十多萬元補償款用來建設村裡的基礎設施,這一提議得到了全村的響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二***桂山村

  桂山村位於D縣西北部,這裡共有35戶173人。近年來,桂山村理事會通過創新土地管理模式盤活資源的有效措施,摸索出一條致富之路。

  “村裡重新分配土地以後,在更多村民都養魚了,上半年養四大家魚,下半年養桂花魚,收入還不錯,”村民葉大富說起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臉上一直掛著微笑。

  桂山村表示,村裡過去事無大小,都要召集村民代表大會統一討論解決。但由於村民都各忙各的,召集起來不容易,也難以統一意見。2008年,村民通過民主選舉成立了理事會,選出了理事長、理事會成員,使村務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最大的變化是人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參與,從被動到主動,從事不關己到爭當主角。”葉書記說。

  理事會成立後,制定了理事會的章程,村中小事由理事會討論協調解決,事關全體村民的大事則由理事會協商後,由村民代表進行表決。幾年來,理事會成員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嚴格按照章程辦事,把群眾的意思、困難及時向村委會反映,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同時,他們把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得井井有條。並於每年底向全體村民通報“三資”管理的運作情況,陽光、透明的機制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援。

  從前,村裡的土地零散不連片,管理困難,不易形成規模,這都是擺在村民面前的發展難題。2010年,理事會經過多次調查研究,並經村民代表討論同意之後,採取土地連片經營管理措施,將村民所有自耕地集中起來,重新劃分土地。再按人口連片承包給農戶。遇到村民爭執的時候,理事會發揮了協調、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協商,全村土地實現流轉,土地化為養殖、種植等幾塊區域。實施連片土地經營管理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同時,來源於土地租金的村集體年收入,全部投入村文化公園建設,為村民提供了休閒運動場所。

  ***三***河灣村

  河灣村以前經常有村民因山林糾紛上訪,是個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河灣村所屬的盛豐行政村,下轄33個自然村,共5712人,只有7名村幹部。此外,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年齡老化、能力不足,難以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盛豐村郭書記說:“村裡的工作實在不好做,上面攤派的事情多,自身承擔的職能也多。很多事情想做好卻有心無力。黨務、村務、財務等工作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村黨組織建設停滯不前,也影響了村裡的建設和發展。郭書記說,村裡只有二十多名黨員,年紀最大的是83歲,最小的是39歲。2002年到2012年十年期間,沒有發展黨員。

  2013年,河灣村被納入D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作為自然村成立了自己的黨支部。

  “現在村黨支部幹部都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瞭解他的為人,熟悉他的能力,也相信他能為村裡做貢獻。”黨員陳遠新說。隨著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開展,諸多新成立的黨支部,都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村黨支部成立兩年,村裡發展了三名預備黨員,都是致富能力較強的中青年。在自然村裡建設黨支部後,村裡不再是“各人顧各人”,明顯多了一股集體的力量。

  2014年4月初,鎮裡籌集資金幫助河灣村加寬村道,但路兩邊已經被村民種滿樹木和竹子,要修路村裡必須先把用地的問題解決好。通過黨支部做工作,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村民就自願將路兩邊的樹木、竹子紛紛砍了,把地騰了出來,而且沒有伸手要一分錢的補償。

  自村黨支部成立以來,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自然村,成功實現了零上訪,而且帶動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四***大竹村

  D縣大竹村村民許秀芳從河頭村嫁過來後,戶口本弄丟了,來到大竹村黨政公共服務站辦理補辦手續。

  “現在方便多了,我只要跑村裡服務站就可以了。”許秀芳說。原來,從2013年7月份起,為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D縣規範各級社會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在各行政村設立了黨政公共服務站。

  對於黨政公共服務站,大家都非常認同,“群眾委託的事,他們都能辦好。”村民曾永發對村裡的代辦服務豎起大拇指。

  鎮黨委吳書記說:“以往群眾‘辦事難’,是因為他們不熟悉業務,不知道怎麼辦,也不知道去哪辦,盲目奔波,事情未能及時辦結或者得不到很好的答覆,往往會產生怨氣,引發矛盾。現在我們通過服務站為群眾辦理業務,既提高了效率,也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

  二、作答要求

  第一題、請根據材料1,概括說明A鎮在建立鄉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絡群眾制度中的具體做法。

  要求:總結全面,概括準確;表達清晰;篇幅不超過200字。

  第二題、假如你是B鎮政府的一名幹部,在今年強對流天氣多發季節到來前,鎮領導安排你負責做好防災減災工作,請根據材料2,列出今年防颱風工作的重點。

  要求:考慮全面,安排合理;符合實際,有效可行;篇幅不超過200字。

  第三題、假如你是C區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請根據材料3,就如何破解當地荔枝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要求:考慮全面,思路清晰;符合實際,有效可行;篇幅不超過300字。

  第四題、請根據材料4,分析說明D縣在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

  要求:分析全面,說明透徹;條理清晰,表達準確;篇幅不超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