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歷史知識習題精講

  歷史國情是公選考試必備的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需要考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練習。

  公共基礎歷史知識習題:

  1.下列詩句描寫的情景與季節對應錯誤的一組是*** ***。

  A.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春季

  B.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夏季

  C.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季

  2.中外的*** ***,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這三大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的軌跡。

  A.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學 B.中國畫、中國菜、中國陶瓷

  C.中國京劇、中國醫學、中國茶 D.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菜

  3.與歸納思維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是*** ***。

  A.綜合 B.演繹 C.歸類 D.分析

  4.有人形象地說南京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下列能夠佐證這種觀點的兩個歷史片段是*** ***。

  ①清政府在南京的江面上簽訂《南京條約》

  ②洪秀全在南京頒佈《天朝田畝制度》

  ③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④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政府的“總統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文藝復興時期,為了捍衛科學而被羅馬教會活活燒死的哲學家是*** ***。

  A.達芬奇 B.哥白尼 C.布魯諾 D.尼古拉

  公共基礎歷史知識習題答案精講:

  1.【答案】C。

  精講:“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形容的是初夏的景象。故本題選C。

  2.【答案】A。

  精講: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的是中國京劇、中國畫和中國醫學。故本題選A。

  3.【答案】B。

  精講: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思維方法。演繹是從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結論出發,推論出個別的或特殊的結論的一種思維方法。因此,與歸納思維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是演繹。故本題選B。

  4.【答案】B。

  精講:1842年在南京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標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標誌著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覆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結束。因此,①④兩個歷史片段能夠佐證南京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和終點。故本題選B。

  5.【答案】C。

  精講:義大利的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布魯諾為捍衛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反對地心說,被羅馬教會活活燒死。故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