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談辭職考研的三點成功經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高分學姐辭職考研成功的經驗帖!現在大家都在忙著期末考試或者畢業離校,還有在職考研的同學,都很不容易!所以更應該從前輩的成功經驗裡取長補短,為自己的考研成功增加幾分機率。

  

  學姐說:

  政治79,英語80,數一137,材料力學137--從成績出來的一刻起,我就覺得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經驗與朋友們、與未來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直拖到現在才動筆,是因為我一直在想怎樣才不會讓我的個案誤導大家。

  考研之前,我在長沙一家研究所有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

  考研之前,我已年紀不小並且沒有男朋友,不想要家裡支援太多,幾個月的工資根本不夠考研租房和生活費用;

  考研之前,我沒有在大學拿過一等獎學金,最後卻被以380多分考上中國科學院的同學和430分考上上海交大的同學視為傳說;

  考研之前,我的書本在大四的時候已全部賣出,腦海裡的英語和微積分所剩無幾,並且沒學過概率論,讀工程力學專業的我甚至打算考文科,對專業和學校也猶豫不定;

  考研之前,我通宵看韓劇,哭得稀里嘩啦...

  如果你像我一樣成績一般、智商一般、自制力一般,如果你也打算考研,那麼我的以下三點經驗也許對你有借鑑作用,而且你也可以成為一個考研路上的傳說!

  1

  良好的心態

  畢業剛工作時我是沒打算考研,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才知道,很多單位技術部門招聘的基本條件已從本科悄然變成了研究生,我意識到也許10年之後自己就會被無情地淘汰掉。領導暫時的器重替代不了長遠的危機意識,我考研的心情越來越迫切。於是,植樹節那天我正式辭職了,一個人在離公司不遠的地方租了間小房子,開始了我的備考生活。我希望在第二年的植樹節到來時能有所收穫。我告訴自己,雖然考研期間可能會有反覆的思想鬥爭,但是選擇了就不要後悔。這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沒有約束的享受的自由狀態。一年對於一輩子來說很短,但它也可以是人生的轉折點。即使沒有轉折,如果年輕時曾經奮鬥過,努力過,也就不再遺憾了。緊迫感、平常心--我在第一篇考研日記上寫下了這幾個字。

  當甩開一些外在的包袱後,對心態的考驗隨著複習的正式開展一撥撥地襲來。也許一開始你會發現:書本上的東西很多都看不懂;一些習題參考答案三四遍還是不會做;單詞就忘;時間越來越少而效果卻不大明顯,模擬分數讓人近乎崩潰。也許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很蠢,還有沒有考的必要。也許你還會沮喪會躁動會哭泣。我想,這些感覺應該很正常,我遇到的困難別人也有。像手錶上的秒針一樣腳踏實地地走,能走過整個歷史;一隻小小的蝸牛,只要不停歇總能到達要去的遠方。

  既然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就應該有勇氣去聆聽。我作為已畢業的社會考生,是在一箇中學裡參加考試的,整個考場都是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但有些沒有參加考試,我前面的位子就是空的,我覺得真沒必要畏懼成這樣。還有很多考生在考專業課的時候提前很早出來,也許是考得太好了吧。而我在最後的半個小時查出了立方看成了平方的筆誤!大半年都過去了,還在乎在考場裡多等待半個小時?!

  我的高分首先是得益於良好的心態,即做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朋友、同學、家人關心更多的是結果,既然結果已經有那麼多人關注了,自己就不必在乎太多了,好好把握這種拼搏的狀態,平靜且不浪費時間地一點點積累。

  2

  周密的計劃

  曾聽說過很多人從七八月才開始複習就考了400多分,我只能望塵莫及了。我的同學裡,一個曾經考了400多分的數學基礎很好,並且在大三結束時就把課後習題做了一遍。由於深知笨鳥先飛的道理,我從3月底就開始複習了。

  我的複習教材與資料部分是同學前一年或兩年的。後來隨著複習的進展陸續買了一些書,書比較雜。個人不太推薦一開始買很多書,中途疲憊的時候買本書往往能增加動力。資料的選擇因人而異,可以多到書店看看選擇適合自己的,問問哪些賣得最好。

  與大多數考研的同學一樣,我首先制訂了一個縱向的大計劃:4~6月第一輪複習,7~9月第二輪複習,10月至考試前開展第三輪複習和模擬訓練。其次就是在每一輪複習開始時制訂階段性的計劃,規定哪些書在一個月或兩個月內看完一遍。從最初開始我就同時複習英語、數學和專業課,7月開始看政治。

  複習計劃太空洞是難以實施的,因此我把年曆貼在牆上,同時做了一個周課表。每門課趨於平均地按小時合理分配時間,每天的複習安排都不一樣,並且四門課程輪流排列在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下午和晚上。這樣每門課程都複習到了,又不會覺得枯燥。每天7點起床,中午看半個小時單詞,午休半個小時,晚上11點前睡覺。

  我的計劃詳細到每次看多少頁***如15頁***,這樣才能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個星期將一本書看完。階段性計劃和課表根據複習完成情況隨時調整。

  3

  合理的休息

  我住在居民樓的頂層,下面是傢俱城和一些服裝店、小飯館。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己沒有壓力,沒有窒息的競爭感。平時吃飯的當兒可以散散心,很愜意!馬拉松式的備考是需要勞逸結合的,所以7月之前我給自己每週放兩天假,7月以後每週休息一天。休息時間到外面走走,或者看看《散文》和《散文詩》,練練毛筆字,畫一幅畫,並且每三個月回家"療養"一個星期。

  對我而言,電話和日記是兩個重要的宣洩途徑,即使在計劃看書的時間打個電話或者寫上一篇雜記也並不覺得是浪費時間。考研期間我寫了很厚一本類似日記或散文的東西,至今我還認為那是我左右腦相互促進發展的最鼎盛時期。

  複習考研需要放鬆但不能鬆懈,所以我儘量拒絕飯局、聚會,儘量遠離網路和電視。一些形式的或虛幻的東西會讓人浮躁,而治療自制力差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給自己墮落的機會。我是通過收音機瞭解時事新聞的,中午定時的娛樂節目為我單調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樂,晚上的財經夜讀總能帶給人奮進的力量。

  每天的任何一段時間都有人在學習,也有人休息,只需要依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加倍努力。對於複習夥伴和考研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像我這樣沒有同學一起復習、沒有上考研輔導班的人都能考出高分,你還需要什麼藉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