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分子和原子知識的誤區

    分子和原子是兩種用肉眼看不見的粒子,也是認識微觀世界的兩個重要概念。同學們在學習時容易產生一些不正確的認識。現舉例分析如下,供同學們參考。
  誤區1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分析]物質並不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只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除分子外,構成物質的粒子還有原子、離子等。

  誤區2 分子既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又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分析]物質的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硬度等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的聚集體所表現出來的屬性,並不是單個分子所能表現出來的。例如,單個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態、液態或氣態來描述,但同種物質的每一個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誤區3 原子一定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但相對原子質量為1的氫原子的原子核內只有1個質子而無中子。

  誤區4 在原子中,質子數一定等於中子數

  [分析]在原子中,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故有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但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如碳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都是6,而鈉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都是11,但中子數卻是12.

  誤區5 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與其他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誤區6 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與不分,是以化學變化為前提條件的。如果離開這一前提條件,則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質子、中子和電子等。

  誤區7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但如果某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應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能用來區別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