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樂優秀議論文

  摘要:知足者常樂。古訓真正確啊,那些感到幸福的人,不正是因為他們有知足、平和的心態嗎?

  世界上哪一地方的人會感到幸福?

  北歐各國,還有不丹。

  北歐羅巴人的幸福,我們不難想到。北歐幾百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君主立憲制已幾個世紀沒有被動搖,人民的貧富差距並不大,且都是在滿足幾乎每戶人家小康生活的基礎之上。並不學生的稅賦,加之合理的發主化管理,安祥的生活,使得北歐國家的人民理所當然地感到幸福。

  這麼說,當我們國家成為發達國家,人民的經濟實力都很強很富裕。我們就會感到幸福吧。當然不。

  有了金錢不一定幸福,巴爾扎克的著作《歐葉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老頭家中有數以萬計的金子,可觀的不動產。然而他的生活枯燥乏味,整天只是與銀子打交道,想著如何再多一點,再賺一把,想著如何保護自己的錢,擔心受怕,沒過一天安穩的日子。葛朗臺的一生很不幸福。

  不丹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脈下,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國家。然而民意調查發現,當地聲稱很幸福的民眾有85%以上。不丹的人民,有絕大一部分人吃不飽,穿不暖,國家財力空虛,社會發展停滯不前。國家元首並沒有設定各種繁鎖的制度來壓迫民眾,而是聽之由之,毫不干涉。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民眾產生了如此強烈的“幸福感”呢?我的分析是,不丹順應了老子的“無為”思想,“上如標枝,下如野鹿”沒有沉重的制度來約束民眾的自由,所以民眾會感謝到輕鬆;其次,社會的不發展或緩慢發展,使得生活節奏變慢,相互之間沒有強烈的競爭感,互不與爭,也會使人民無憂無慮;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之下,是高原高海拔地區;自然條件的惡劣使得不丹的人民認為沒有比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能活著更有意義了,所以會覺得幸福;還有微不足道的一個理由,不丹的地理位置近乎與世隔絕,人們並不知道山外有山,所以就樂於其中。

  老子說,無為人便能幸福。但是在中國,在這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下,這顯然是不能付諸於實踐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得到幸福?有人誤會了你,不與之爭辯,“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而是諒解地點頭一笑,緩緩柔柔地說:對不起,也許你誤解了。看到別人擁有豪車、別墅、攜鉅款在星巴克穿梭,不必妒忌,不必埋怨自己的生活處境。古人云:知足者常樂。細細想想,我有在自家陽臺閒閒地品茶沐浴陽光的一下午,而你呢,為事業四處奔波,沒有工夫停下腳步欣賞生活的美好。

  知足者常樂。古訓真正確啊,那些感到幸福的人,不正是因為他們有知足、平和的心態嗎?若憑條件,我們沒法做到像北歐各國、不丹那樣,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放寬自己的心,使自己進入到,平和的心境中去。看破了紅塵的道士,選擇了與世隔絕,尋找陶淵明口中的桃花源;我們並沒有修煉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我們也可以收斂自己的慾望,享受世界,尋找凡華中內在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