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調節技巧

  熟悉簡單實用的心理小知識,有助於考生及時紓解不良情緒,解決偶發的心理問題。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有哪些

  一、飲食調整法

  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保證生理健康,為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營養基礎,而且有的食物具有直接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如草莓、洋蔥、菜花、菠菜、花生、腰果等。

  二、運動調整法

  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科學安排生活、學習,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及時消除疲勞。對於長時段、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考生更要安排有益、適宜的體育運動,以減輕緊張度,轉移注意力。這個時期,考生可做一些方便可行的運動,包括跑步、打球等。考生也要注意與家長商量擬定合理的運動時間,不要耽誤複習,並在運動中注意自我保護,以免受傷。

  三、轉移調整法

  當感到煩躁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時,考生不要硬撐,可嘗試使用轉移調整法。此時,最好的方法是閉上眼睛,排除雜念,做深呼吸調整,即深吸一口氣,再緩緩吐出,如此堅持2至3分鐘。通過短暫的呼吸調整,可避免外界惡性刺激引起不良心境,又能使體內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狀態得到調整。或者,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陽臺或其他較高處,獨自一人,靜下心來看看近處的綠樹綠草,眺望遠處的風景樹木,利用清涼顏色對情緒的緩和鎮靜作用來調整情緒。

  此外,考生還可藉助音樂來改變心情。

  四、自我暗示法

  使用自我暗示法時,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情境中,選擇不同暗示語進行心理調節。例如,考試遇到困難時,可用“冷靜”“細心”“沉住氣”等詞語暗示自己。考生要特別注意,暗示自己時不能使用否定性詞語,如“別緊張”“別慌”“可千萬別出錯”等,否則會適得其反。

  當感到煩躁、焦急時,考生可用“勿躁,沉住氣”來暗示自己。考試失敗了,可用“失敗是成功之母”來暗示激勵自己。

  五、精神勝利法

  考試遇到困難時,精神勝利法是逾越困難的一個有效辦法。如果在考試中遇到不會做的題,考生不要驚慌,不妨這樣想:“我不會,別人也未必會”,“我難,別人肯定一樣難”。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在緊張的考試中可起到驅散心理壓力、平和心態、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高考前怎樣解壓

  心態:學會自己減壓“早上6點40起床,晚上12點休息,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其餘時間都在學習。”對於達州市第一中學的高三學生小王來說,三點一線的高三生活枯燥得讓人發瘋。“現在離高考不到 1 個月時間了,反倒有些患得患失、不知所措。”

  如何儘快調整狀態,跨越心理的低谷期?周建明認為,高三最後幾個月,學生普遍存在心理低谷期。“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如果沒有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狀況,只需做些自我調整。”

  周建明建議,首先要確定成績目標,選一所理想的大學,然後確定自己的目標分數,然後再具體到每個學科考多少分。值得注意的是,高三複習過程中,許多學生會有疲憊感,有時也會讀不下去,這個時候支撐你繼續往下走的動力是自己的信念,此外還要學會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外出爬山踏青是不錯的選擇。

  身體:參加體育鍛煉“臨近高考,不少高三同學刻苦學習,有些甚至通宵達旦地熬夜。”周建明說,缺少睡眠,必將影響大腦功能,同時還會養成不良的生物鐘,“高考是白天考,並不是晚上考試。”

  “我們的同學們應該做到勞逸結合,合理作息。”周建明說,到了臨考前,一些考生會沒日沒夜地學習,甚至以放棄睡眠為代價來爭取時間複習;有的則是爭取多休息,儘量不看書,保持精力,“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過度用腦,並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只會適得其反。”

  周建明認為,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即將應考的同學也是必要的選擇。部分家長往往認為現目前時間寶貴,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其實參加活動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學習是很緊張的,如果整天都在這緊張的氣憤中,反而變得壓抑、心情浮躁……參加體育活動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緩解緊張。”

  膳食:注意營養搭配“孩子最近吃飯不太多,是不合胃口,還是上火啦?”隨著高考的臨近,考生和家長對於各種情況都十分敏感,包括飲食。

  周建明介紹,迎考期間,部分同學由於精神壓力大、體力活動少,缺少食慾。“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食量減少不是特別明顯,家長就不必驚慌,更不應逼著孩子硬吃。”

  “考生飲食不要以副代主,糧穀類主食是不能減少的。家長不要過大地改變孩子平日的飲食習慣。”周建明說,許多考生在緊張的複習期間,會出現便祕的情況,家長一定要記得詢問孩子的排便情況。“便祕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吃菜少的故,家長要設法讓孩子多吃些蔬菜。”

  周建明稱,如果有同學一日三餐的食量有所減少,家長可為其增加餐次或讓其適當吃些零食。零食以花生和核桃等硬果類食品以及水果、牛奶為好。在三餐之外,還可為孩子提供1~2次加餐。“家長還要保證考生每天飲水量,不要飲用碳酸型飲料,以喝白開水為好。”

  家長:正確看待高考“對每個家庭來說,高考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更像是全家總動員。”周建明說,幾乎所有家長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而高考便成了家長們心中的一道坎。這段時間,不少家長對孩子的風吹草動異常關注。整天把“高考”掛在嘴邊,嘮叨不休。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頂著一張“高考臉”。“家長的焦慮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負擔,影響高考備考。”

  現如今如何複習知識?周建明稱,一個月的時間裡,語文成績不會有大幅提升,主要是從答題技巧和作文素材積累上增分。確定能增分的當屬外語,一般外語成績只要增加詞彙量和聽力閱讀技巧就會很容易增分。理綜屬於綜合積累,突襲作用不太明顯,文綜則可以多關注社會熱點,提升知識面。

  “雖說高考是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但確實不是人生的決勝點。”周建明說,高考只是對高中學習成績的一個逗號,並不是人生成敗的句號,希望家長、同學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坦然面對最後的中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