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知識點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總結

  1、1834年德國物理學家楞次通過實驗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要使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即磁通量變化 感應電流 感應電流磁場 磁通量變化。

  2、當閉合電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時,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為磁通量變化。

  楞次定律是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過感應電流方向來表述的。按照這個定律,感應電流只能採取這樣一個方向,在這個方向下的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一定是阻礙引起這個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的變化。我們把“引起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軌”。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簡單表達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所謂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是指:當原磁通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或磁通***與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礙它的增加;當原磁通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礙它的減少。從這裡可以看出,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通的關係是理解楞次定律的關鍵。要注意理解“阻礙”和“變化”這四個字,不能把“阻礙”理解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只能阻礙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還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礙理解為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軌方向相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通過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來達到“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即減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原磁通變化時*** 原變***,產生感應電流***I感***,這是屬於電磁感應的條件問題;感應電流一經產生就在其周圍空間激發磁場*** 感***,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問題;而且I感的方向就決定了 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則判定***; 感阻礙 原的變化——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複雜的過程,可以用圖表理順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要反抗***或阻礙***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種可能的過程使磁通量的變化受到阻礙,閉合電路就會努力實現這種過程:

  ***1***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原始錶速***;

  ***2***阻礙相對運動,可理解為“來拒去留”,具體表現為:若產生感應電流的迴路或其某些部分可以自由運動,則它會以它的運動來阻礙穿過路的磁通的變化;若引起原磁通變化為磁體與產生感應電流的可動迴路發生相對運動,而回路的面積又不可變,則迴路得以它的運動來阻礙磁體與迴路的相對運動,而回路將發生與磁體同方向的運動;

  ***3***使線圈面積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

  ***4***阻礙原電流的變化***自感現象***。

  利用上述規律分析問題可獨闢蹊徑,達到快速準確的效果。如圖1所示,在O點懸掛一輕質導線環,拿一條形磁鐵沿導線環的軸線方向突然向環內插入,判斷在插入過程中導環如何運動。若按常規方法,應先由楞次定律 判斷出環內感應電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則確定環形電流對應的磁極,由磁極的相互作用確定導線環的運動方向。若直接從感應電流的效果來分析:條形磁鐵向環內插入過程中,環內磁通量增加,環內感應電流的效果將阻礙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減小的方向運動。因此環將向右擺動。顯然,用第二種方法判斷更簡捷。

  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具體步驟:

  ***1***查明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2***根據楞次定律中的“阻礙”確定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

  ***3***由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用安培表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3、當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用右手定則可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運動切割產生感應電流是磁通量發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的特例,所以判定電流方向的右手定則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則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況下,不如用右手定則判定的方便簡單。反過來,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並不是用右手定則都能判定出來。如圖2所示,閉合圖形導線中的磁場逐漸增強,因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則就難以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應用的區別,兩個定則的應用可簡單總結為:“因電而動”用右手,“因動而電”用右手,因果關係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