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學好物理的訣竅

  對於高二年級的學生們而言,他們應該怎麼樣的去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第一,要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絡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為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閱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絡實際。課本知識是前人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準確精練,不是隨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須反覆閱讀和揣摩,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聽講,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此外,重視實驗,理論聯絡實際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物理知識都是從生產、生活、科學實驗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絡,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第二,學習物理,要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中學的物理規律並不多,但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獨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第三,要即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裡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第四,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有關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的推薦

  首先,反覆看課本。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同學會說:“課本那麼簡單,而考試又那麼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我瞭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一節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裡。對於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比方說,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麼?動量方面有什麼問題?能量方面有什麼問題?――並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並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簡單的題目。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樣,被許多人瞧不起。他們可能認為做那些簡單的題目是降低了他們的身份,抑或他們忙著做難題,沒“功夫”去做簡單題。何謂“簡單的題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義、定理的題目,比如課本上的習題和稍微複雜點的題目。做這些題目,目的並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吃透這道題,從簡單題目中聯想出一些東西。一些所謂的難題,其實就是由幾個簡單題目組合而成。

  然後,多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做一些中等難度的常規題目。我個人最喜歡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因為題量少,並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規範。課後,做幾道中等題目實踐實踐,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幾道足矣。還是老話,做完後好好回想回想。

  最後,對於難題,以欣賞和玩玩的態度去看看做做。說實話,現在的理綜考試並沒有很難的題目,至多是和生活實際相聯絡一下下。而聯絡實際的題目往往也並不太難,只不過沒讀題目就嚇倒了一批人。理綜考試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題目屬於簡單或中等題,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重點還是打好基礎,做好簡單中等題;再說,也只有這些題做好了,才有時間和能力去做所謂的難題。再提醒各位一句:所謂中等難度題,就是稍微複雜一些的簡單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