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管理基礎知識

  網路管理包括對硬體、軟體和人力的使用、綜合與協調,以便對網路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和控制,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述

  網路管理 英文名稱:Network Management 定義:監測、控制和記錄電信網路資源的效能和使用情況,以使網路有效執行,為使用者提供一定質量水平的電信業務。應用學科:通訊科技***一級學科***;支撐網路***二級學科***網路管理概念解析 網路管理,是指網路管理員通過網路管理程式對網路上的資源進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效能和記賬管理、問題管理、操作管理和變化管理等。一臺裝置所支援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該裝置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而交換機的管理功能是指交換機如何控制使用者訪問交換機,以及使用者對交換機的可視程度如何。通常,交換機廠商都提供管理軟體或滿足第三方管理軟體遠端管理交換機。一般的交換機滿足SNMPMIBI / MIB II統計管理功能。而複雜一些的交換機會增加通過內建RMON組***mini-RMON***來支援RMON主動監視功能。有的交換機還允許外接RMON探監視可選埠的網路狀況。常見的網路管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⑴SNMP管理技術

  ⑵RMON管理技術

  ⑶基於WEB的網路管理

  SNMP是英文“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務組織***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組為了解決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問題而提出的。

  SNMP是最常用的環境管理協議。SNMP被設計成與協議無關,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傳輸協議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協議組和規範***見下表***,它們提供了一種從網路上的裝置中收集網路管理資訊的方法。SNMP也為裝置向網路管理工作站報告問題和錯誤提供了一種方法。

  幾乎所有的網路裝置生產廠家都實現了對SNMP的支援。領導潮流的SNMP是一個從網路上的裝置收集管理資訊的公用通訊協議。裝置的管理者收集這些資訊並記錄在管理資訊庫***MIB***中。這些資訊報告裝置的特性、資料吞吐量、通訊超載和錯誤等。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來自多個廠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資訊,在管理控制檯上呈現給系統管理員。

  通過把SNMP嵌入資料通訊裝置,如交換機或集線器中,就可以從一箇中心站管理這些裝置,並以圖形方式檢視資訊。可獲取的很多管理應用程式通常可在大多數當前使用的作業系統下執行,如Windows3.11.Windows95、Windows NT和不同版本UNIX的等 。

  一個被管理的裝置有一個管理代理,它負責向管理站請求資訊和動作,代理還可以藉助於陷阱為管理站提供站動提供的資訊,因此,一些關鍵的網路裝置***如集線器、路由器、交換機等***提供這一管理代理,又稱SNMP代理,以便通過SNMP管理站進行管理。

  關於網路管理的定義很多,但都不夠權威。一般來說,網路管理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對網路進行管理,使網路能正常高效地執行。其目的很明確,就是使網路中的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它應維護網路的正常執行,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能及時報告和處理,並協調、保持網路系統的高效執行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ISO/IEC7498-4中定義並描述了開放系統互連***OSI***管理的術語和概念,提出了一個OSI管理的結構並描述了OSI管理應有的行為。它認為,開放系統互連管理是指這樣一些功能,它們控制、協調、監視OSI環境下的一些資源,這些資源保證OSI環境下的通訊。通常對一個網路管理系統需要定義以下內容:

  ○ 系統的功能。即一個網路管理系統應具有哪些功能。

  ○網路資源的表示。網路管理很大一部分是對網路中資源的管理。網路中的資源就是指網路中的硬體、軟體以及所提供的服務等。而一個網路管理系統必須在系統中把它們表示出來,才能對其進行管理。

  ○ 網路管理資訊的表示。網路管理系統對網路的管理主要靠系統中網路管理資訊的傳遞來實現。網路管理資訊應如何表示、怎樣傳遞、傳送的協議是什麼?這都是一個網路管理系統必須考慮的問題。

  ○ 系統的結構。即網路管理系統的結構是怎樣的。

  網路管理的分類

  事實上,網路管理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網路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二者相輔相成。從網路管理範疇來分類,可分為對網“路”的管理。即針對交換機、路由器等主幹網路進行管理;對接入裝置的管理,即對內部PC、伺服器、交換機等進行管理;對行為的管理。即針對使用者的使用進行管理;對資產的管理,即統計IT軟硬體的資訊等。根據網管軟體的發展歷史,可以把網管軟體劃分為三代:

  第一代網管軟體就是最常用的命令列方式,並結合一些簡單的網路監測工具,它不僅要求使用者精通網路的原理及概念,還要求使用者瞭解不同廠商的不同網路裝置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網管軟體有著良好的圖形化介面。使用者無須過多瞭解裝置的配置方法,就能圖形化地對多臺裝置同時進行配置和監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裝置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確的問題數增大,容易引發誤操作。

  第三代網管軟體相對來說比較智慧,是真正把網路和管理進行有機結合的軟體系統,具有“自動配置”和“自動調整”功能。對網管人員來說,只要把使用者情況、裝置情況以及使用者與網路資源之間的分配關係輸入網管系統,系統就能自動地建立圖形化的人員與網路的配置關係,並自動鑑別使用者身份,分配使用者所需的資源***如***、Web、文件服務等***。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