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北小年南什麼意思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小年北小年南”。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指的是南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那麼,南北方小年為何差一天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所謂“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個小年,北方也有一個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這兩天開啟電視機,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中央電視臺說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而湖南臺等南方的電視臺則會說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夜。

  南北方小年為何差一天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是,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建立和諧社會,皇帝順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

  於是,既然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都在這一天拜神,那麼工作人員***衙役下人之類***就只能推後一天再拜。自然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

  後來,據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而由於過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響就會比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和人民群眾的一致的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是哪一天

  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關於祭灶,還有一個傳說有關,由於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爐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駐一位灶神來監督考察這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小年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所以每家每戶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了。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有歡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儀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