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論文

  從高職的培養目標和社會對高職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出發,以 精理論、多實踐、重能力、求創新 為指導思想,以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線,進行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式的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爭強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從計算機文化概念的角度出發,針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強調在重視傳授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必須加強與之相關的包括計算機教育思想和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培養、職業道德的薰陶、社會責任感和行業規範的灌輸,以培養從業人員或操作使用人員良好的計算機意識,在追蹤計算機前沿技術的同時、及時廣泛地應用計算機技術於工作學習和生活、團結協作確保計算機網路高效運作和資訊資源共享、遵守本行業法規制度、預防計算機犯罪等等,從而從全面的角度拓展了計算機教育的範疇。

  計算機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相對於傳統的計算機技術而言的,它強調在重視傳授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必須加強與之相關的包括計算機教育思想和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培養、職業道德的薰陶、社會責任感和行業規範的灌輸,以培養從業人員或操作使用人員良好的計算機意識,加強全面的計算機文化教育已勢在必行,這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客觀要求。

  1.計算機教學中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我國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狀況卻不容樂觀,學生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接觸並不多,同時, 我國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也還存在不少問題, 以及很難滿足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傳統的計算機教學還屬於一種"填鴨式"的教學,對學生的應用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制約,教學模式缺陷較多,教學內容也較為陳舊,很難培養出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改革創新的人才。另一方面,教學的裝置還比較簡陋,無法很好地滿足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需求。

  2.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計算機基礎教學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有基礎性又必須有先進性。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門為整個大學期間計算機應用和後續計算機系列課程學習打基礎的計算機入門課。不僅要“領進門”,還要“送一程”,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部分內容應該相對穩定,是計算機課程的基礎。但是計算機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軟體的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如果課程內容陳舊,不但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上機實習也會遇到障礙,所以課程內容必須"吐故納新",要適當介紹一些計算機技術的新知識和一些流行的優秀軟體,使課程內容始終保持先進性,這一部分內容應該不斷更新。要注意基礎性和先進性相互結合,既不能只重視基礎性,使得課程內容陳舊,也不能刻意追求先進性而使課程內容膚淺。所以,不僅教學大綱要不斷修訂,而且教材也要及時更新。

  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使得計算機知識能夠服務於本專業,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各專業普遍開設有後繼計算機課程如CAD 輔助製圖、C 語言程式設計、FoxPro 資料庫應用、會計電算化等課程,但由於各專業開設課程的目標,大多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一種軟體的使用方法,缺少對學生潛在創新和開拓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只限於應用特定軟體,而較少具備針對實際問題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並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3.分析學生的特點,加強課堂管理

  學生正處於青春成長的關鍵期,學習的情緒不穩定,遇到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有厭學心理的存在,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較強的模仿性、獨立性和自尊心,可塑性大,但自我剋制能力和毅力較差,喜新、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勢必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嚴格的課堂管理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在教學中,學生時常會出現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動作、說悄悄話等鬆散行為,這些行為輕則影響學生的聽課狀態,破壞教師的上課效果,嚴重的會導致課堂騷亂,使正常的教學無法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注意加強課堂管理,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抓住學生思維,使學生與教師時刻保持同步,發現學生有“溜號”行為時,教師要及時提醒,及時教育,並且在授課始終盡其所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枯燥的知識內容中領略學習樂趣。

  4.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創新

  計算機教學自身的特點不同於其他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它的實踐性比較強,採用的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演,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始終在一線操練,碰到的問題越多,就越能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力和激情,所以要有目的地開展創新活動。

  5.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動手實踐

  在教學中,常出現一些學生隨意操作的現象。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加強指導,提出具體要求並檢查落實,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必需的訓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運用最新的網路技術來輔助具體的教學。也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使得學生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自主探索, 去實現自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利用搜索引擎來搜尋資訊,告訴他們一些常用的、功能較強大的搜尋引擎網站,像Google、Baidu等。教會他們如何才能有效地搜尋到有價值資訊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對很多概念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計算機技術的抽象性和實踐性使得我們對很多知識與概念的理解很困難,只要依靠具體的例項實踐,才能有更為全面和透徹的認識。我們也要通過例項性的試驗,使得學生在試驗中更好的將正式與實際應用領域結合起來。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應用型的例項,讓學生在獨立的實驗操作中, 對計算機實用領域有深刻的瞭解與掌握,使得計算機理論知識得到感性的昇華。

  參考文獻:

  [1]孟慶國.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王偉仁.創新才幹的培育與運用研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3]白鮮霞.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