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急救中風病人

  中風患者在發病後,搶救是否及時,處理是否得當,對預後至關重要。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發現病人中風後,切忌慌亂緊張。應先讓病人平臥在床上,並儘快與醫院或急救中心聯絡。

  2、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在診斷未明確時,不要用藥。因為不同型別的中風用藥也不同。

  3、掌握正確搬運病人的方法。

  4、首先,不要急於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託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

  5、其次,鬆開病人的衣領,如有假牙取出假牙。

  6、另外,如果病人出現嘔吐,應先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如果病人發生抽搐,可用筷子墊在上下牙之間,以防咬破舌頭;如果病人出現氣急,或咽喉部有痰鳴音,家屬可將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到病人的咽喉部,然後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7、在送醫院前,應儘量少移動患者。轉送病人時要用擔架抬。如果是抬病人上樓梯,應讓病人的頭部處於高位,腳部處於低位,這樣可以減少腦部充血。在送病人去醫院的途中,家屬需用雙手托住患者的頭部,以避免頭部震動。

  8、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則的危重病人。可先請醫生到家裡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送往醫院。

  9、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此時應讓病人靜臥,同時做一些肢體按摩,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中風的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較多,從臨床看,以內因引發者居多。中風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溼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鬱怒

  五志過極,心火暴甚,可引動內風而發卒中。臨床以暴怒傷肝為多,因暴怒則頃刻之間肝陽暴亢,氣火俱浮,迫血上湧則其候必發。至於憂思悲恐,情緒緊張均為本病的誘因。

  2.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聚溼生痰,痰鬱化熱,引動肝風,夾痰上擾,可致病發,尤以酗酒誘發最烈。

  3.勞累過度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即指人身陽氣,若擾動太過,則亢奮不斂。本病也可因操持過度,形神失養,以致陰血暗耗,虛陽化風擾動為患。再則縱慾傷精,也是水虧於下,火旺於上,發病之因。

  4.氣候變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關。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脈循行。正如《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則血凝位,凝則脈不通……”。其次早春驟然轉暖之時,正值厥陰風木主令,內應於肝,風陽暗動,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5.血液瘀滯

  血瘀的形成多因氣滯血行不暢或氣虛運血無力,或因暴怒血蘊於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滯,或因熱的陰傷液耗血滯等,本病的病機多以暴怒血蘊或氣虛血瘀最為常見。

  中風的臨床表現

  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的深淺沿用《金匱要略》的分類方法辨中經絡還是中臟腑。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僕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屬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根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釋出《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風中經絡的辨證方法,分為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痺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五型的臨床表現見辯證施治各證型中的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