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燙傷的急救法

  我們都知道寶寶缺少自控能力,在生活中如果稍有照顧不到就特別容易出現一些意外,其中寶寶燙傷就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寶寶的面板特別的細嫩,特別容易受傷,那麼出現燙傷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處理,再到醫院進行檢查,否則會給寶寶帶來劇烈的疼痛感,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關於方面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1、燙傷後應立即把燙傷部位浸入潔淨的冷水中。燙傷後愈早用冷水浸泡,效果愈佳;水溫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於-6℃。用冷水浸泡時間一般應持續半個小時以上。這樣經及時散熱可減輕疼痛或燙傷程度。

  2、燙傷不嚴重***指燙傷表皮發紅並未起泡的1度燙傷***,一般可在家中先做處理。用冷開水***或淡鹽水***沖洗清潔創面。對發生在四肢和軀幹上的創面,可塗上紫草油或燙傷藥膏,外用紗布包敷即可。

  3、燙傷嚴重者立即去醫院處理。

  4、開水燙傷後,用開水把純鹼化開,化開後用涼水把鹼水兌涼,然後把患處侵泡在患處30分鐘以上,時間越長越好。

  小兒燙傷的注意事項

  1、如患兒發燒,區域性疼痛加劇、流膿,說明創面已感染髮炎,應請醫生處理。

  2、對於嚴重的各種燙傷,特別是頭面、頸部,因隨時會引起孩子休克,應儘快送醫院救治。

  3、頭、面、頸部的輕度燙傷,經過清潔創面塗藥後,不必包紮,以使創面裸露,與空氣接觸,可使創面保持乾燥,並能加快創面復原。

  很多家長一旦寶寶出現了一些意外,總會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上面就是對小兒燙傷急救法是怎樣的介紹,平時多掌握一些這樣的常識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意外就能夠及時的進行處理減少痛苦,另外只照顧寶寶的時候一種集中注意力,以免寶寶出現意外。

  小兒燙傷的臨床表現

  1.燙傷區域性和全身變化

  小兒燙傷的程度取決於燙傷的方式和燙傷面積。其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主要反映在區域性組織和全身變化兩方面。

  ***1***區域性變化 面板受高熱後***超過60℃***,組織內蛋白即可發生凝固,以致細胞壞死。區域性反應依熱物的溫度、接觸的時間以及受傷面板厚薄而異。一般面板與70℃熱物接觸1s即發生水皰,而新生兒卻常因50℃的熱水袋燙傷。按區域性組織壞死的深度小兒燙傷同樣分為3度。但由於小兒面板很薄,分度有困難。一般臨床經驗容易估計偏低。

  ***2***全身變化 嚴重燙傷者可出現休克。燙傷後早期出現休克多由於疼痛和精神刺激引起,一般為暫時性,不嚴重。而繼發性休克是因為毛細血管滲出增加,使組織水腫和創面大量滲液,血漿損耗,血液濃縮和迴圈血量減少,繼而出現組織缺氧、血壓下降、脈搏低弱、低血鈉與酸中毒、少尿或無尿等。燙傷後6~8h內液體滲出最快,並於36~48h達最高峰,通常超過淋巴迴流的能力,以後逐漸減慢。

  2.燙傷面積的計算

  觀察燙傷時應注意詳細瞭解受傷面積、深度,含五官、關節、面部等特殊部位。精確計算燙傷面積和估計深度,有助於判斷損傷的嚴重性,估計預後,有利於治療,同時也是液體補給的依據。燙傷面積的測算如下:

  ***1***手掌法 傷員自己五指併攏時的手掌面積,相當於全身體表面積的1%。此方法精確度稍差,常用於急診室估計小面積的燙傷或用於估計小範圍的3度燙傷。

  ***2***體表面積計演算法 參照小兒身體各部在不同年齡時的面積百分率進行計算。此方法比較精確。但小兒年齡越小頭部的比例越大,下肢比例越小。隨著年齡的增大、小兒頭部與下肢的比例逐漸與成人相接近。

  可參照下列公式校正:小兒頭部面積***%***=9+***12-年齡***

  小兒兩下肢面積***%***=41-***12-年齡***。

  3.燙傷深度的估計

  臨床通常採用“三度四分”法進行評定。在燙傷早期,燙傷深度不易準確判斷,尤其是深二度燙傷與三度燙傷間的創面界限較易混淆。故在治療48h後重新核實修正;手掌、足底面板厚,早期易將二度誤為三度,而嬰幼兒面板很薄,易將三度誤為二度,應加以注意。

  4.燙傷程度的分類

  ***1***輕度燙傷 總面積在10%以下,無三度燙傷。

  ***2***中度燙傷 總面積在11%~20%或三度在5%以下或二度燙傷在頭面部、手、足、會陰部。

  ***3***重度燙傷 總面積在21%~50%或三度在5%~15%或合併有呼吸道燙傷,大面積軟組織損傷,骨折、腎功能衰竭。

  ***4***特重燙傷 總面積在50%以上或三度在15%以上。由於小兒發育尚未成熟,對休克、感染等抵抗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