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優秀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是我國醫學院的重點,但是本科生臨床專業的學生培養質量還有待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臨床醫學八年制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思考》

  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絡基礎與臨床的橋樑課程,它與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密切相關。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髮展,醫學微生物學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泛。這就要求醫學專業學生在掌握這門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然而,由於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本身具有知識點多而散、難記憶、易混淆等特點,因此,傳統的以課本為主體,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也不利於實現現代醫學教育培養實用型、創新型綜合性醫學人才的目標[1]。本校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培養實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礎教育加5年醫學教育***。作為醫學基礎課程之一,《醫學微生物學》被安排在醫學教育第2學年的第2學期。在此之前,該專業學生已經就《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等醫學基礎課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其次,就學員本身素質而言,八年制學生基礎紮實,思維活躍,求知慾及接受能力強。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級人數一般為20人左右,人數少,具備了小班開課的條件[2]。因此,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結合八年制學生自身的特點,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導教學法

  《醫學微生物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講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形狀,再講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

  這種系統、規律的教學方式便於學生對於各種理論知識點的橫向比較記憶,但相對枯燥平淡,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可以利用醫學微生物學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特點,用一個臨床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臨床案例的選擇很重要,既要貼近臨床,接近實際,又要體現出基本知識點。首先,通過給出一個合適的臨床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然後由老師對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進行系統講解;接下來,回到開始的臨床案例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對病例提出診斷診治辦法,最後由老師對學生們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去偽存真,查漏補缺,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出一個人的“乙肝兩對半”的檢查報告單,提出問題:該受檢物件是一名健康人還是病毒攜帶者亦或是感染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通過老師對乙肝病毒基本知識點如形態結構、致病性等的講解,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開始的病例展開討論;最後由老師總結,強調幾個重要知識點如乙肝病毒的形態結構、乙肝的診斷與防治等的掌握[3]。這樣的課堂組織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並能從中找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獻閱讀研討課

  醫學微生物學的主要研究物件是與醫學有關的致病微生物,它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鑑定,也有過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構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而相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瞬息萬變,課本上的知識是相對固定的,課本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發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門學科的前沿進展,閱讀文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授課中開設了文獻閱讀研討課,並將其安排在了理論課的最後兩次課,此時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課程的開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準備工作。在課程開始之前,筆者會擬定一個專題,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與流行,然後列出幾個相關問題,如***1***禽流感為什麼會導致人類感染?***2***什麼情況下可能導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針對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針對禽流感引起的民眾的恐慌,作為一個醫學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後,給出經典的綜述的相關中英文文獻1~2篇,讓學生課下針對專題和給出的題目,閱讀文獻查詢資料。接下來,就是課上討論部分。針對八年制學生人數少的優勢,進行分組討論。將20位同學分為A、B、C、D4個大組,每個大組的5位學生分別對應1~5的編號,即A1、A2、A3、A4、A5等,每組分別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5~8min後,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就自己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陳述;然後,A、B、C、D4組中每組編號相同的同學重新組合成新的一組,即A1、B1、C1、D1為一組,以此類推,共5組。5組同學就4個問題進行交叉討論5~8min。最後,老師對整個文獻討論進行歸納總結。文獻閱讀研討課的開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交叉討論的分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參與得更徹底,對文獻了解得更全面[5]。

  3學生自主授課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學習知識相對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筆者通過挑選合適的教學章節,在臨床八年制班級中推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由過去單純“聽”到主動“講”。這一轉變迎合了青少年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自主授課的開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會關注度高,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動力,因此本研究將逆轉錄病毒中的HIV這一節作為學生自主講課的內容。為了防止內容上的重複和單一,筆者將20位同學分成4個組,給出4個專題,例如***1***HIV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2***HIV的致病性及臨床表現;***3***HIV傳播途徑及防治原則;***4***HIV的研究現狀及有無有效治療方法。每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備課,準備15min左右的PPT。課上,每組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上臺講授。每位同學講完,老師從教學內容、PPT製作形式、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作簡要點評,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講課同學的表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後,老師對4個專題的內容進行抽提歸納,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由於時間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學都上臺授課,為了讓所有同學都有參與感,筆者要求同學講自己製作的PPT內容列印為紙質版上交,設立評分標準,由老師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計入最後成績[6-7]。實踐表明,這種學生自主講課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讓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加以改正。

  4第二課堂活動

  對於醫學微生物學這種臨床基礎性學科,實驗課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驗課的設立,有利於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鍛鍊其動手能力。但由於課時的限制,實驗課的內容多是一些單純性驗證學科基本理論的簡單實驗,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本校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培養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務要求。因此,筆者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針對一些學有餘力的同學,開設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所謂第二課堂,就是在課餘時間開展的老師對學生的科研輔導活動[8]。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在老師選擇學生的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選擇指導老師。一般1位老師帶教1~2名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中,筆者首先會對所有參與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儀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實驗技術的基本操作等。然後由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具體輔導。老師會給出3~5篇相關研究領域的綜述類文獻,學生閱讀後與老師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由學生提出科研問題並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在這一階段中,通過文獻的閱讀及實驗設計,有助於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驗操作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實驗,期間老師可一週組織一次實驗進展的彙報討論,及時解決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後,以學生彙報答辯的形式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對於實驗進展順利,實驗結果理想的學生,老師應鼓勵其撰寫研究論文並發表,並給予一定獎勵[9]。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充實了實驗教學內容,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瞭解科研、接觸科研的視窗,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綜上所述,針對醫學微生物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筆者在對本校臨床八年制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案例引導教學和學生自主授課,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考驗了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同時也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獻閱讀研討課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設,給熱愛科研的學生建立了一個平臺,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儘管新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和學生們中普遍得到好評,但仍有改進的空間,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為推動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明,申曉冬,黎庶,等.《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亞敏,陳俊國.臨床醫學八年制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17-118.

  [3]陳靜,李樹清,張穎,等.以病案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20***:2677-2678.

  [4]胡曉梅,汪正清,胡福泉,等.醫學微生物學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2012,11***11***:1108-1110.

  [5]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等.文獻導讀研討教學模式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11***:1399-1401.

  [6]陳霞.學生自主講課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36***36***:662-663.

  [7]張洪平,張永紅,張海英.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初探———對大學生自主講課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吳玉章.醫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趙平.開展醫學微生物學第二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上,為改善畢業生就業提出瞭解決途徑。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0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兩個檔案中明確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本文就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專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

  1調查研究結果

  以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為調查物件,就業情況如下:本校2015屆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共87名,統計時間截止到9月底為止,綜合就業人數59,綜合就業率67.81%,靈活就業率8%,實際就業率為59.81%。靈活就業主要為通過“專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讀。實際就業率中,面向三級醫院比例為3.4%,鄉鎮、社群醫院及以下比例為28.73%,未就業率32.18%。通過以上資料顯示,暫緩就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到縣以上醫院進修一年,等待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希望拿到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以後再到經濟效益好的城市大醫院就業的畢業生有近三分之一。還有近8%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為其獨特的專業特性,導致其就業渠道相對狹窄;其在校期間學習壓力巨大,與社會的溝通和資訊交流能力較低,對就業資訊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瞭解不足,進一步加重了其就業困境。

  2應對策略

  如何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擺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面前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壓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扭轉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打開面向基層就業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渠道。就全國醫療衛生人才需求情況分析,雖然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基本飽和,但從整體水平上考慮醫療機構對基礎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廣闊的新型鄉鎮、社群及邊疆地區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隨著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大量的人才,它們擁有接納和吸收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巨大潛力。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在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構建了以面向基層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從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業指導課開始就為學生樹立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強調服務基層、服務鄉村的醫療理念。針對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打破原有班級結構,以地域和學生自主報名為基礎,設定多個臨床見習、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醫院和自身擬就業的場景靠近,有利於畢業生就近了解擬就業的醫療機構服務特點。在臨床醫學專業班級的管理上,設定專業輔導員作為負責人,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三年中一直負責學生的學習督促和就業指導,並將就業指導落實到系部每一位授課教師身上,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和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其次,幫助畢業生參加並順利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合法上崗,提高用人單位使用醫學專科畢業生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培育精度,針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學校擬行在畢業生畢業後開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協助學生考取助理醫師及醫師資格,為學生的高質量擇業再盡綿力。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藍本,確立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應對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為目標,組織編寫實用型校本教材。組織青年教師親身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綜合複習和臨場應對中總結經驗,將第一手的應考經歷融合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教學中;再將輔導教學中總結提煉的歷年考點和知識點融匯在常規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臨床專業專科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就業和以後的臨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再之,鼓勵臨床醫學學生輔修或者參加特色專業課程培訓,開設兒科、婦幼衛生、急診急救等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使我們認識到有特色、有個性的商品會更有市場競爭力。雖然醫院對應聘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是基層醫院在專長型人才方面始終都有相當穩定的需求。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不僅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全科醫療人才,還要讓培養的學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愛的特殊學科上,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課堂學習、網路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形成自己的專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生與社會的溝通和資訊交流能力,從而在就業資訊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強。

  3結語

  綜上所述,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指導思路,將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崗位設定相結合,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徵求基層醫療一線專家意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學有所長的專業型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皓,肖愛平.關於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紅,劉斌焰,李麗芬,等.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6-18.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新形勢下提高臨床醫學生骨科實習質量》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的醫務工作者[1]。在實習期間,尤其是骨外科的學習,其專業性較強,涵蓋範圍廣泛,對帶教老師及教學方法有著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如何提高醫學生在骨科實習期間的教學質量作一些探討。

  1 影響臨床實習教學主要因素

  1.1 醫患關係不和諧

  當前社會環境下,隨著患者及其家屬的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醫患關係不和諧以及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給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患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能理解臨床教學的目的,將實習生拒之門外;患者質疑實習生的臨床診療資格,不讓實習生進行一些簡單體格檢查的行為時有發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屬並不完全認可這些規定,造成了醫生在開展醫療工作也愈發小心翼翼,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帶教教師將手中的診療權利下放給實習生,一些本可以讓實習生參與的診療操作全權代理,如此一來,實習生的臨床技能無法得到全面的提高,臨床實習教學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1.2 考研及就業與實習衝突

  國家的大規模擴招和大學教育的大眾化,學生越來越多,七年制本應該是定位培養高階臨床醫生,但綜觀全國形勢,可見每年全國各個醫學院校七年制招生將近幾千人,教學質量如何保障,實習作為教學培養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同樣引發的就業問題也不能不面對,本科生基本就無法找到合適理想的工作,面對生存的壓力,學生又怎能不逃實習去準備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學位,只為找到理想的工作。

  1.3 實習時間短

  一個科室3周,根本無法系統地掌握各專科常見病的診治,尤其對於七年制目標就是培養臨床型的研究生,應該前期適當壓縮課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對理論的學習。然後安排1~2年的時間輪轉實習,這樣一個科室基本能有1~2個月時間,這樣才能參與一個完整患者的診治全過程,不至於出現現在的自己出科,患者還沒出院的現象。

  2 提高骨科實習質量的措施

  2.1 緩解緊張的醫患關係

  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社會大眾普遍存在不信任醫生的心理,不論是在醫術上,抑或是在醫德上;而醫生則認為很多時候是患者的無理取鬧,於是醫患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這種現象在短期內是很難消除的。醫生和患者、醫院和患者要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醫生應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病情,真誠地同情並支援患者,努力為其消除或者緩解病情,用真心關懷每一位患者;這樣有利於患者更好地配合臨床教學工作,對實習生參與診療操作能夠充分理解。同時,努力提高公眾對臨床實習的認識,社會各界也應增加對醫院和醫生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臨床教學的開展建立良好的氛圍[3]。

  2.2 加強醫學生考勤考評制度

  學生的臨床實習是學校與實習醫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協作,加強與實習醫院交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儘可能地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骨科的常見病種有所瞭解。例如在骨腫瘤的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足夠多、各重點病種的患者,備齊有特徵性的影像學資料,重點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講解、比較以及提問上,進而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理解[4]。另外,在實習的不同階段,設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評機制,督促學生更好地實習。

  2.3 嚴格選拔帶教人員,確保臨床帶教質量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著最重要的主導作用,帶教教師隊伍素質,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提高帶教隊伍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培訓: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實踐[5];Sally pickard教學過程中採用模擬患者,促進實習生操作技能[6]。同時,定期組織同行間、師生間開展教學評議活動,促進教學。

  2.4 注意提高實習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踏實的臨床實踐能力離不開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的思維能力。應重視學生骨科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研討有關的基礎與臨床知識,並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

  3 小結

  實習很重要,尤其對於畢業後立即選擇工作者。實習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開拓自己臨床視野。開始了從學生過渡到醫生心理角色的轉變。所以要求實習生掌握最基礎的醫療常規,比如採集病史、體格檢查尤其是各專科的體檢,掌握對常見病的常規檢查與處理;掌握基本醫療文書的書寫,比如病歷、病程、化驗單;掌握最基本的手術操作、術前準備,培養起碼的無菌原則等。對於帶教老師尤其是高年資老師學會對於醫生成長至關重要的人際交往的方法、談話的技巧,特別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如何獲得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實習生應充分重視和清楚認識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這段珍貴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蘇博,劉鑑汶. 高等醫學教育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2]喻格書,胡崗. 影響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探討冊[J]. 時珍國醫國藥,2009,20***7***:1824-1825.

  [3]高永軍,徐蔚,劉靜,等. 從“北大醫院事件”看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70-71.

  [4]魯英. 骨科骨腫瘤、骨病臨床教學的體會[J]. 中國骨腫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紅衛,蘇彥河,楊現會,等. 七年制醫學生實習帶教的實踐與認識[J]. 河南外科學雜誌,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憶新,崔鳳梅,等. 提高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實習質量的探討[J]. 安徽醫藥,2009,13***6***:693-694.


1.本科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2.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3.本科畢業論文範文下載

4.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本科畢業論文範文模板

6.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