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消化內科護理論文

  醫院的功能不僅要滿足治療疾病的要求,還要營造一個溫馨、方便、輕鬆、舒適的就醫環境,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噁心與嘔吐患者消化內科護理

  【摘要】噁心是一種欲吐的不適感,常為嘔吐的先兆。嘔吐是胃內容物或部分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反射動作,是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症狀之一。兩者可單獨發生,也可先有噁心,繼而嘔吐。目的 討論噁心與嘔吐患者消化內科護理。方法 配合治療對噁心與嘔吐患者進行護理。結論 通過護理可以使患者生命體徵在正常範圍內,無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少區吐減輕或停止,活動耐力恢復或有所改善。

  【關鍵字】噁心 嘔吐 護理

  消化系統疾病十分常見,是指食管、胃、腸、肝、膽和胰腺以及腹膜、腸繫膜、網膜等臟器的實質性及功能性疾病,與其他系統的疾病密切相關。但小腸的病變較少見,腹膜、腸繫膜及網膜的疾病最少見。護理人員應從整體的角度幫助病人恢復和維護健康。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症狀有噁心與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嘔血與黑便。

  噁心是一種欲吐的不適感,常為嘔吐的先兆。嘔吐是胃內容物或部分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反射動作,是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症狀之一。兩者可單獨發生,也可先有噁心,繼而嘔吐。嘔吐分為中樞性的嘔吐與反射性嘔吐。中樞性的嘔吐見於顱內壓增高、前庭障礙、藥物或化學毒物的影響、代謝障礙等;反射性嘔吐多見於胃腸疾病,肝、膽、胰疾病等引起,也可由泌尿、心血管系統疾病引起。

  [護理評估]

  1.健康史 仔細詢問病人噁心與嘔吐發生的時間、頻率、誘因,嘔吐物的性質、量、與進食的關係,必要時將嘔吐物送實驗室檢查。還應注意病人精神狀態如何、與嘔吐有無關係,有無乏力、焦慮、抑鬱及其程度。

  2.身體評估 病人的生命體徵、神志、營養狀況、面板彈性情況;有無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及其部位、程度;腸鳴音是否正常。

  3.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必要時做嘔吐物毒物分析或細菌培養等檢查。嘔吐量大者注意有無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

  [常見護理診斷]

  1.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與大量嘔吐導致失水有關。

  2.活動無耐力 與頻繁嘔吐導致失水、電解質丟失有關。

  [護理目標]

  病人生命體徵在正常範圍內,無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少區吐減輕或停止,活動耐力恢復或有所改善。

  [護理措施]

  ***一***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1.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有無繼續嘔吐,記錄嘔吐的次數、嘔吐物的性質和量、顏色、氣味。若出現持續性嘔吐致大量胃液丟失,發生代謝性鹼中毒時,病人呼吸可變淺變慢。監測和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徵直至穩定。若出現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血壓降低、特別是體位性低血壓,說明血容量不足,應準確測量和記錄每天的出入量、尿比密、體重,並及時報告處理。動態觀察實驗室檢查結果,例如血清電解質、酸鹼平衡狀態。 2.生活護理 協助病人採取舒適體位,嘔吐後及時給病人漱口,清理被汙染的床褥、衣被;使用棉籤、紗布清潔口腔時,注意避免刺激舌、咽、上顎等,以免誘發嘔吐;疑有腸梗阻時,應禁食、禁水並進行胃腸減壓。

  3.用藥護理 遵醫囑口服或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劇烈嘔吐不能進食或嚴重水電解質失衡時,主要通過靜脈輸液給予糾正。口服補液時,應少量多次飲用,以免引起噁心、嘔吐。如口服補液未能達到所需補液量時,仍需靜脈輸液以恢復和保持機體的液體平衡狀態;

  4.對症護理 嘔吐時應協助病人坐起或側臥位,使頭偏向一側;對昏迷病人儘可能吸盡口腔嘔吐物,避免因不慎將嘔吐物吸入氣道出現窒息。

  5.心理護理 針對體液不足的原因,向病人及家屬介紹如何防止疾病復發,指導病人如何消除或減少誘發因素。

  ***二***活動無耐力

  1.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有無嘔吐,記錄嘔吐的次數、嘔吐物的性狀。監測和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徵。準確測量和記錄每天的出入量、尿比重、體重,並及時報告處理。

  2.生活護理 告訴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現頭暈、心悸等不適。故坐起或站起時應動作緩慢,以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用藥護理 按醫囑應用止吐藥及其他治療,促使病人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和體力。

  4.對症護理 病人嘔吐時應幫助其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吐畢給予漱口,更換汙染衣物被褥,開窗通風以去除異味。

  5.心理護理 關心病人,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鼓勵病人進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必要時給予幫助。

  [評價]

  1.病人生命體徵穩定在正常範圍,無口渴、尿少、面板乾燥、彈性減退等失水錶現,血生化指標正常。

  2.嘔吐及其引起的不適減輕或消失,逐步耐受及增加進食量。能攝入足夠的熱量、水分、電解質和各種營養素。營養狀態改善,活動耐力增加,活動後無頭暈、心悸、氣促或體位性低血壓出現。

  參 考 文 獻

  [1]方妙君,邱秀環,孫肇玢.護理程式[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45.

  [2]鄒恂.現代護理診斷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 版社,1996.92

  範文二:護理干預對消化內科門診候診病人就醫心態的影響

  【摘要】目的 探討分診護士實施護理干預對消化內科門診候診病人就醫心態和影響效果。方法 將21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105例***和對照組***105例***,對照組病人掛號後將掛號單交給護士,然後等待就診,候診期間護士被動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觀察組病人由分診護士主動給予護理干預,包括採取分時段預約就診的方法,對空腹病人先檢查後進食再就診,並及時公佈就診資訊,實施健康教育和針對性心理護理。結果 觀察組候診病人的焦慮情緒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心理侯診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1***,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結論 護理干預對消化內科門診病人的就醫心態產生了積極影響,可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縮短病人的心理候診時間,提高了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 消化內科 候診 就醫心態

  門診每天都有大批患者就診,他們大都帶著焦慮、煩躁不安的心理進入醫院門診,對醫院環境及就診程式往往不熟悉,一方面急於看病,解決問題,而另一方面病人多,按順序得候診幾十分鐘甚至兩三個小時,長時間的等候讓病人內心更加焦慮,此種心態極不利於醫患之間的溝通,也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隱患之一。為此,我們對消化內科門診候診病人實施了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年5-9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的病人210例,其中男96例,女114例,年齡為18-82歲,平均年齡52歲;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潰病71例,食管炎12例,慢性結腸炎40例,肝硬化21例;初診病人102例,複診病人108例。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採用常規流程就診,按掛號順序在診斷室門口候診,分診護士主動接診,幫助患者填寫門診病歷首頁,詢問病史,做好生命體徵監測,準備好已作各項檢查報告單後,依次就診,護士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觀察組在候診期間分診護士除作好以上工作外,還對候診患者主動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採取分時段預約就診的方法,告知患者大致就診時間,以半小時為1個時間段,以便患者靈活安排時間。一般患者安排在候診椅上坐著等候,有事暫離開的,可留手機或電話,以便提前通知患者就診。危重患者給予優先處理或送急診科,行動不便者提供輪椅或平車。

  1.2.2對於空腹侯診病人需做胃鏡、B超、鋇餐或抽血者,在與醫生協商同意後,先開檢查申請單,讓病人先檢查後進食,以減少因空腹引起的不適和焦慮。

  1.2.3及時公佈就診資訊,維持正常就診秩序 分診護士嚴格按掛號秩序安排病人就診,禁止熟人插隊,並將掛號單公之於眾,提前安排下一位即將就診的病人在門口等候並監督;對已檢查完畢,需醫生進一步診治或開藥者,向其他就診病人作好解釋的同時安排就診。讓病人感覺到公平公正,減少疑惑,避免誤會。

  1.2.4實施健康教育 分診護士在候診期間,主動向候診患者講解就診流程,介紹專家情況及出診時間。講解消化道疾病相關知識,各項檢查注意事項,飲食休息、服藥注意事項等,併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醫院簡報等宣傳資料,提高病人的保健意識。

  1.2.5實施心理護理,緩解病人心理壓力 ①給予關心,建立信任感。分診護士要主動熱情地接待病人,及時回答病人的問題,瞭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及需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讓病人感到溫暖可信,這樣才有利分診工作的開展。②耐心傾聽,認同病人的心理感覺。分診護士多鼓勵病人講出心中的焦慮和疑惑,使其得以宣洩不良情緒。消化內科的病人大都有不良情緒困擾,80%以上的病人都願意向護士傾訴。通過傾訴,可以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護士傾聽時應聚精會神,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動作,當病人說到痛苦時,應流露出同情的眼神鼓勵他繼續說下去,說完後護士用簡單總結的方式將病人的話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知道他的思想和感受,讓病人感到你在關心他,獲得心理上的認同。③幫助病人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初診病人由於疾病的不確定性,反覆發作複診的病人療效欠佳,都會讓病人疑慮重重。分診護士要講解有關知識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走出認識的誤區,提高治療依從性。④尋求家屬的支援。當一個人生病時,病痛的折磨、經濟的負擔,更需要來自家庭的支援。分診護士要調動病人家屬的積極性,指導家屬參與對病人的生活上的照顧和經濟上的支援,為病人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輕病人的思想顧慮,提高病人應對疾病的信心。

  1.3評價方法

  1.3.1分別對兩組病人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分,患者候診開始時自評1次,就診結束自評1次。SAS包括20個專案,每個專案按1-4級評分,將專案粗分乘以係數1.25得出標準分。以SAS總分≥50為存在焦慮症狀。

  1.3.2記錄病人實際候診時間***即從病人到達診斷室候診開始到進入診斷室接受治療開始的一段時間***,詢問病人自我感覺到的候診時間***心理候診時間***和對分診護士的滿意度***非常滿意為2分,滿意為1分,一般為0分,不滿意為-1分,非常不滿意為-2分***。

  1.3.3統計方法 採用SPSS16.0軟體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210例候診病人候診前後SAS得分比較***見表1*** 從表1可見,候診前,兩組病人SAS得分無差異,均存在焦慮;候診後,兩組病人SAS得分均較候診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候診後,觀察組SAS得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病人候診前後實際候診時間與心理候診時間及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兩組的實際候診時間無顯著差異的情況下***P>0.05***,觀察組的心理候診時間較對照組心理候診時間顯著縮短,滿意度顯著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護理干預可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

  消化內科候診病人常常有明顯的焦慮情緒,其原因有:①疾病本身症狀,由於精神狀態的變化可影響胃腸道粘膜的血液灌注和消化腺的分泌,亦能引起胃腸道運動功能的變化,因此消化系統的身心疾病相當常見,病人常有抑鬱、焦慮等表現[1]。②病程長,檢查專案多,用藥時間長,症狀易反覆,引發病人焦慮。③就診病人非常多,等候時間久,許多病人為偏遠郊區或外地人,跨地區,時間緊,交通不便,長時間的等候又加重了病人的焦慮。④經濟壓力。從表1可見通過護士干預後,觀察組的SAS評分比對照組明顯降低,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及心理壓力。

  3.2護理干預縮短了病人的心理候診時間

  從表2可見,兩組病人的實際候診時間無顯著差異,但觀察組的心理候診時間卻明顯縮短,這主要是通過以下幾方面得以實現:①分診護士及時熱情的接待病人和對空腹病人的提前處置,讓病人感覺到被注意和醫療服務的開始,而不是無用的等候,營造了一種溫馨的候診氛圍;②分時段預約就診的方法,提供了相對明確的等候時間,讓病人對候診過程有了可控性,病人不再漫無目的地被動等候,減低了對等候過程的過分關注;③及時公佈就診資訊,並讓病人蔘與秩序管理,讓病人覺得候診的過程很公平,“不公平的等待比平等的等待時間要長”,病人的緊張情緒得以舒緩;④分診護士實施門診健康教育的過程,讓病人的注意力作了轉移,並獲得了與自身疾病相關的有用資訊,這讓候診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病人獲得了增值的服務體驗及積極的心理感受;⑤整個候診過程,分診護士給病人的感覺是一直都在忙碌,在為病人服務,病人也會發自內心的理解,從而對候診過程更有耐心。總之,這種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擴充套件服務可給予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援,從而使心理等候時間縮短[2]。

  3.3護理干預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我院是川北地區較大的綜合性醫院,消化內科年門診量達4萬人次。儘管我們採取了優化就診流程,改變就診環境,增加出診醫生等一系列舉措來縮短病人就診時間,但病人多,等候時間長仍是最突出問題,特別是部分病人點名要某專家接診,候診時間可達2-3小時,長時間的等候讓病人變得坐立不安,敏感多疑,稍有不慎即可觸發護患矛盾,我們通過對候診過程實施護理干預,變單純排號等候為護理服務,分診護士以端莊穩重的職業形象,和藹可親的服務態度,訓練有素的言談舉止,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瞭解病人心理需求,及時解難釋疑,作好溝通,管理就診秩序,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病人的不安和焦慮情緒,創造了公平和諧的就醫環境。同時,病人也對分診護士的工作產生了高度的認同和信任,從表2可見,觀察組的病人對分診護士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4 結論

  分診護士對候診病人護理干預對病人的就醫心態產生了明顯的良性影響。護理干預可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縮短病人的心理候診時間,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在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視門診分診工作,不斷提高分診護士業務水平,改進工作方法,這樣才能滿足社會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99.

  [2]張亞卓,單莉莉,趙雪生,等.對急診病人心理候診時間與實際候診時間的調查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2002,37***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