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的正確急救方法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併發症。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凶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首先判斷是否為腦出血

  1、病人意識不清;

  2、病人嘴角向一側歪斜,出現單側肢體偏癱伴有失語;

  3、病人有噴射狀的嘔吐***腦出血的標誌***

  4、看瞳孔,用手電筒照患者的瞳孔,若是發現瞳孔明顯地一側大一側小的話;那斷定是腦出血。

  ***2***判定為腦出血時,首先應該做的兩件事

  1、就近側臥

  在撥打急救電話之後,應讓病從順勢側臥在發病時的位置,然後將病人的一隻手墊在耳朵的側面,然後把病人的腿擺成直角作支撐,幫助病人側臥,最後她讓病人的頭部上仰。這一系列的動作叫“就近側臥”。這個姿勢能防止患者的舌頭後墜,阻塞呼吸道,有利於嘔吐物從口腔流出。

  2、頭部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是腦出血急救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對於那些腦出血並且伴有發燒的病人是非常有必要。對病人進行頭部物理降溫,是為了要降低病人大腦細胞壞死的速度,也就降低了腦出血對病人大腦的傷害。

  腦溢血的臨床表現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出血前多無預兆,半數患者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徵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核,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少數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

  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症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於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凝視麻痺***。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症狀,常常位於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幹出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