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餘力學文有感

  《弟子規》是清代影響較大的蒙學課本,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讀完了《弟子規·餘力學文》,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一個是從怎麼引導學生讀書。另一方面是啟發我們怎麼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怎麼引導學生讀書,是不是做的已經很好了呢?我們《弟子規·餘力學文》就知道了。

  《弟子規·餘力學文》共48句話,每句話三個字,共144個字。從學文與力行,德才兼備;讀書方法要專心一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知疑善問;學習的規矩;讀書的目標等方面,闡述得非常深刻。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讀書人,把讀書和實踐結合起來,我們一方面要努力的學習,同時還應該身體力行。只知道學習,不親身實踐,養成炫耀自己的習慣,如果只是一味地實踐,不注意學習,就會迷失方向,偏離真理。

  要專心一致,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要互相配合;要一門深入,學東西不能一知半解,要精益求精,讀書重要是在掌握綱領、真正落實,最忌貪多、貪快;《大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終結有開始。明白了這本末終始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要長時薰修,學習要有計劃,要會規劃安排好時間,每天計劃好的內容一定要完成,這樣才會真正的通達學問的道理;要知疑善問,朱熹說:“為學貴知疑,知疑貴問師。問師可釋疑,釋疑則長進。小疑獲小進,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問,學成必無疑。”學習有疑問是個好事,有疑問後請教老師是個好事,請教老師就能解決疑問,解決疑問就獲取知識了,獲取知識就進步了,小問題得到小進步,大問題得到大進步,有疑問而且擅長請教,學習就沒有問題了。

  過去的讀書人身上都有一個記事本,把每天看到的、想到的事情都記在本子上,回家後進行整理。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經歷,有時會有靈光一現,突然會產生很好的點子,很好的想法,很好的思路,可是過些時就忘記了,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它記下來。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讀書人,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的習慣,習慣決定了讀書的效果。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這些都是讀書人應該注意的規矩。

  東漢時,有個叫陳蕃的孩子,從小胸懷大志,一心想報效國家。有一天,陳蕃父親的朋友薛勤來看望陳蕃。一進門,看見庭院中雜草叢生,書本堆得到處都是,薛勤不解地問:“院子裡這麼亂,為什麼不好好打掃一下呢?”陳蕃聽了,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這雙手,是用來打掃天下的,怎麼能用來打掃房屋呢?”薛勤聽了,覺得陳蕃將來必定會有所作為,但是卻有些好高鶩遠。於是他笑著勸說陳蕃:“如果你連屋子都不願意打掃,將來怎麼打掃天下?”陳蕃聽了,感到很慚愧,知道要想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於是,陳蕃拿起了掃帚,趕忙把房屋打掃乾淨了。後來,陳蕃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成大事之人都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我們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養成我們學習的好習慣。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讀書人,讀書的目標是走向成功,向聖賢邁進。“學貴立志”, 一旦立定志向,就不要自暴自棄,有了目標、方向,再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成聖成賢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只要有信心,終有成就的一天。

  我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學習,不斷的發展,那麼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自身的發展方面,我們又能從《弟子規·餘力學文》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我們,要把學習和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

  古代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之說,可以看出古人對讀書的重視程度,《弟子規》也不例外,但是它在強調讀書的作用的同時,還注重結合實踐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僅僅停留在我們已經擁有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文憑只看三個月”,這是今天流行在企業界一句名言,意思是,文憑僅僅只是代表文化程度,只能為你的今天找一份工作,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積極主動地尋求新知識,學習應該學習的必要技能,否則,再高的文憑也沒有效果。

  有兩個應屆大學畢業生——小李和小張,他們同時被招聘到某跨國公司運輸部。兩個人工作都很努力。小李按部就班、認認真真地完成經理交辦的每項工作,沒有出過什麼差錯,他自己也比較滿意。但小張卻並沒有自我滿足,他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運輸行業的有關知識,很快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張分析貨物運輸流程時發現由於修路的原因,華北地區的貨物運輸常有滯期現象。於是,他通過電腦交通網路對華北地區各交通幹線的路況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摸底,並於每天列出一份動態的路況交通圖送給經理參閱。就是這份動態的路況圖對公司的貨物運輸起了重要的疏導作用,不但縮短了運輸時間,而且減少了因堵車、繞行而產生的運輸費用,小張因此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和獎勵。事情的結果也許你已經想到了。三個月後,小張因為善於學習能力提高很快,得到公司重用,公司領導還在會議上號召公司職員學習小張主動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問題的敬業精神。

  “在我看來,學習能力就是一種工作能力。一個不善於學習的人,一個不知道自己該學習什麼的人,往往工作能力也不會很強。”一位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這樣說,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小張和小李的區別在於,小李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做事,小張不僅僅是在做事,而是在用心地做事,創造性地做事。作為一名教師,天天與知識相伴,給學生傳遞人類的知識,更應該像儲存金錢一樣積極地儲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才能獲得教師的尊嚴,才能夠更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我們,要善於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孟母三遷,說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學習多麼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要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按照《弟子規·餘力學文》中的說法,這個環境不一定是輝煌富麗,但一定是乾淨的、整齊的,我們對學習和工作的環境經常性的清理打掃,始終保持它的整潔,教育教學用品的擺放非常有序,隨時存取方便。

  學校在這個學期對教師辦公室進行了幾次大型的整治,並通過檢查反饋整理,物理環境改變有了很大的起色,剩下的事情就需要大家共同的維護這個屬於自己的家,儘量地做到不大聲喧譁,不做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情,不要隨便在辦公室裡發出聲音,這其實是教師素質的見證。

  《弟子規·餘力學文》告訴我們,持之以恆,必有所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容易把事情的困難說在前面,實際上,最難的是我們要動手做,我們經歷過的很多事情不都是這樣麼?

  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中學,是一所農村鄉鎮中學,2003年開始組織實施教師全員電腦培訓工程,經過了幾年的培訓,這項工程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在很多學校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但是我們已經完成了。

  從2007年開始倡導的無紙化辦公,2009年10月,學校組建了教師部落格群,全體教師隨之也建立了自己的教育部落格,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走在很多學校的前面。教育部落格的建立,學校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寫作教育教學反思,每週更新自己的部落格,極大地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寫作,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課案評比中,學校的參賽獲獎人數均居全區前列。

  2011年,學校利用購置的一塊電子白板,進行教師培訓,已經完成了三個輪迴的培訓,計劃在下學期進入全員使用。

  成功者他需要跟成功者在一起;想快樂的人,需要跟快樂的人在一起;想擁有億萬家財的人,他需要跟擁有億萬家財的人在一起;想有積極的心態,就需要跟積極心態的人在一起;想擁有更大的發展,就需要和學校優秀的教師在一起,這樣優秀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就會影響你,你就會在不自覺中按照優秀教師成長方式規劃自己的未來,你就離優秀教師不遠了。

  二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這本書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歡《弟子規》,特別是“餘力學文”這部分。

  “餘力學文”這部分講的是怎樣學習。我尤其喜歡這句: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妨把學習計劃定得寬鬆一些,但在實際執行時要抓緊用功,不懈怠、不偷懶。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該玩的專心玩,該學的認真學,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告訴了我讀書方法。是啊,遇到好詞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這不正是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做的嗎?

  我喜歡讀書、看書。自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