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的散文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下面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在那秋天最後的幾個日子裡,葉,簌簌落下,在空中悲歌而舞。偶爾,還有黃葉稀落在樹上,憔悴出秋的冷漠與荒涼。

  我的心,已早早地入了冬。

  冷戰,毫無商量地襲向我,已是第五天了,沒有在一起吃飯,沒有說一句話,甚至,連面也刻意躲避不見。父親,突然間變得那樣陌生,似乎與我越走越遠……

  模糊了,漸漸模糊了,好像不久前,父親爸還在餐桌上笑著給我夾菜,還在電視前饒有趣味地跟我討論著某某明星,還在……為什麼?暖春突然遍野冰封?一切都變了,一個巴掌,一頓責備,竟這樣禁錮著我,冰凍著我。再也沒有像往常一樣,聽到父親那越漸熟悉的車聲,立即走向屋外蹦跳著奔向他;當那車聲漸去,我會默默注視著那遠去地背影……而現在,那車聲,我仍會靜靜地聽,腳步,卻再也沒有挪動。

  放學了,我推著車走向院中,地上,枯葉隨風悄然飄起,又悽然落下,院子裡擺放著被砍回的枯蘆竹。“咚、咚……”,只見一個蹲著的背影,哦,是父親,在專注地將那蘆竹砍成小段。我下意識地想要退去,然而,他似乎並未覺察繼續勞作著。我停留下來,扶著車,站著,默默注視著:他依舊是那樣,幹活時總是穿著舊衣服,身上那件褐色地春秋衫,不知洗過多少次,透出點點漂白,越發褶舊。手中的那把斧頭,不停歇地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小小的半弧,那樣嫻熟,沒有一絲倦累。“呼——”冷風吹過,吹亂了他的頭髮,蓬鬆的髮絲,分明閃起點點銀光。哦,我竟從來沒有注意到,父親的頭髮已白了許多!他所承受的艱辛,我竟絲毫未能體會……

  不再任性,不再猶豫,不再躲避!我突然明白,縱使天下的父母對子女曾是多麼的嚴厲、苛刻,那決不是出於厭惡,那都是因為愛著他們,父親又何嘗不是?他何嘗不是每時每刻地為著自己的寶貝女兒著想?

  心,豁然明亮了起來。秋陽,是如此明媚,如此溫暖地環抱著我。我放下車,搬來一個小凳,快步走向爸爸,在他身後輕輕放下:“爸,坐吧!”在這突然間,他怔住了,卻又很快地,我看到父親臉上夾雜著激動與欣喜的淺淺笑容:“回來啦,快進屋,外面冷……”

  秋,那樣暖;心,那樣暖。

  我相信,在這快過去的秋與那未來的冬裡,我會感到格外的溫暖。

  ***二***

  整個夏天,太陽象與人類有血海深仇似的天天向人間撒下無數明晃晃如刀的光,扎人眼刺人皮。變態的太陽!——我心裡這樣咒罵的時候,周希很pk***正經***地對我說:就讓太陽放肆發洩一陣兒吧,誰都有委屈焦躁的時候,忍忍吧,過一陣子它就乖順了。朋友周希的話我一直覺得近乎真理,那就這樣吧。何況我不這樣又能夠怎樣呢?我惹不起我還忍不起嗎我?所以整個夏天,我基本上是躲在電扇與空調的庇護下看日起日落的。

  相對於夏天的陽光,我更喜歡秋天的陽光。一如人不同性格就不同,季節不同陽光也就不同。在不同的季節裡,陽光表現的性格迥異。今年秋天的陽光是跟著幾天連綿秋雨的腳後跟到來的,依舊是我熟悉的秋天陽光,是那樣溫柔,那樣體貼,那樣溫馨,那樣纏綿。幾天不見的陽光再見時候已經變了模樣了。我就奇了怪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但作陽光的差距咋就那樣大呢——夏天的陽光象粗魯蠻橫的無知莽漢,秋天的陽光象善解人意的妙齡女郎。夏天的陽光總想向人類展示它“力拔山兮氣概世”的勇力,想砸在地上出個坑,砸在海里騰個浪,賣力地炫耀著卻不討好;秋天的陽光則相反,既可以說有大家閨秀的溫文爾雅,也可以說有小家碧玉的溫柔可人,一縷又一縷輕輕地投向人間,投在人們的頭頂上,非常輕,彷彿是擔心砸驚了人們。

  秋天的陽光是有情意的。她用了她的一生全心全意地燦爛著,既為自己,更為他人。秋風秋雨愁煞人!秋日裡要是沒有陽光,憂愁的人們會更加憂愁,人們豐收的喜悅也會大打折扣。秋日裡,人們豐收後的喜悅與明媚燦爛的陽光互相輝映才顯得更實在,更歡欣。

  秋天的陽光的有詩意的。她是不需藉助文字表達的詩人。秋日的陽光讓人們步伐更為輕盈,讓樹葉舞動更為歡欣,讓小鳥鳴叫更為響亮。每每走在陽光燦爛的校園裡,看著身旁步伐輕盈匆匆而過的同學,望著樹葉歡欣舞動而投在地上的影子,聽著清脆響亮的鳥鳴,我心中都不由升騰起一種強烈的幸福之感,那種幸福象一朵蘑菇雲,又像一杯濃濃的茶水。

  我喜歡這秋天的陽光。春天的陽光過於曖昧,令人總是感到昏昏欲睡,欲罷不能;夏天的陽光過於炙熱,兩天的照耀就讓人頭灰臉黑,煩躁不安;冬天的陽光過於冷寂,讓人覺得隔靴搔癢,無濟於事。惟獨這秋天的陽光,煦暖溫馨,明朗燦爛,讓人全身通泰舒爽。正好。我喜歡。

  ***三***

  我對秋雨,有種說不出的情感。

  賞雨

  秋雨,沒有春雨般細膩溫柔,也沒有夏雨般豪爽熱烈,卻是如此地寧靜、典雅。秋雨中,我領略到了一種 煙霧般的渺茫,一種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靦腆的小女孩,羞澀地卻又如此靜謐地傾聽我的心事。當我孤獨時,陪我說話。她的聲音如南宋女詞人的低吟淺唱。走在小巷中,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當我憂愁時,倚樓聽秋雨,不禁嘆道:“這此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躺在床上聽雨,雖沒“倚樓聽秋雨”的情調,卻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是一種撩人心絃的天籟之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縹緲的又是極現實的,像泉水的叮咚作響,像母親的慈愛嘮叨,像貝多芬在演奏樂曲,像朋友在傾訴心事。月光斜射進屋中,這輪明月如“清泉石上流”般純淨、自然。此時我似乎聽到了李商隱在秋雨中唱吟:“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夜雨寄北》唱出了多少離人的心聲,慰藉了多少孤獨的心靈!

  淋雨

  我喜歡在秋雨中扔掉傘,大膽地淋雨。秋天的雨涼絲絲的,像喝過薄荷茶,喉口的感覺,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種淡淡的淒涼,淡淡的憂愁像薄紗般矇住心靈。時常在我憂愁時,淋到秋雨,會感覺它也如此憂愁,有個伴,心裡也好受些。淋雨,讓我全身解脫,零距離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腦海中總會跳出一些詩文來點綴她;它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裡常會躍出一些感受來修飾它。於是它便成為了我心中獨一無二的。

  思雨

  不知不覺地,秋雨為我的心靈增添了一抹叫多愁善感的顏色。看到師生離別,就感覺眼淚欲出,卻見老師還笑容洋溢。我想老師心裡一定也很難受,畢竟相處了三年,誰喜歡離別呢?仔細想來,離別是為了更好的團聚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都是人生在所難免的。何必要這樣多愁善感呢?情不自禁?也許吧。

  如果秋月是團聚的象徵,那麼秋雨就是離別的象徵嗎?非也非也。儘管秋雨如此淒冷,可你看,白娘子和許仙的相遇不就在秋雨中,斷橋上嗎?

  今天又飄著秋雨,讓我欣喜又暗含了淡淡的憂……

  ***四***

  在我心裡夏和秋是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的,唯一讓我有求得感覺的只有秋葉。

  忽如一夜秋風來,千樹萬樹黃花開。只覺得今年的秋比往年的來的更突然。還沒有來的及加衣服卻已經受了涼。漫步於昨天還是生機盎然而今卻殘燭將息的大樹下,不時的有秋葉如蝶兒般自由,瀟灑而悠閒的飄落。寒風席捲大樹,不久便滿地黃花堆積。辨不出誰是第一個落下報知人間秋的來到。倘若知道,定將其拾起再次拋向空中,讓他線上那剎那芳華。

  在這個遠離大海的小城,我習慣了這裡秋的味道,乾澀乾澀的,但其間有滲透著輕薄的香氣。正如一罈原封的酒,回味無窮。貪婪的呼吸著,然後獨自屹立於天地之間,閉上雙眼,調動起全身的感官,去領略秋的風情萬種和古今中外的騷人墨客對秋的別樣情懷。

  書中有關於秋的詩文篇章,我估計和今年落葉的數目相比,差不了太多,其內容有思鄉,思親,懷舊……千篇萬律,不盡相同,而我卻對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情有獨鍾。是誰定義的秋就只能是悲寂寥的舞臺,相比起悲寂寥,我更喜歡樂觀積極地去看待秋景。

  秋天的標誌性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落木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終結是悲涼是寂寞。而恰恰龔自珍的:化作春泥更護花。卻到出了落葉的凋零不是永遠的終結,而是一個短暫的歇息。在不久的歲月裡,他的靈魂將再次甦醒,以另一種方式傲然與天地之間,風騷依然。仔細的去聽,用心去感受,你將感到秋天是一個寧靜中蘊含生機的繁華季節,他並不是終結,也不是悲涼,更不寂寞。

  深秋,大樹赤裸的矗立著,而在他庇護下的秋草卻遲遲不肯退去那淺淺的夾雜著微黃的綠,為了保住天地間唯一能看得見的生機,而一念未滅,存心不死。死守那一份堅強和執著。堅持!為今年的生機留下不敗的戰旗,為來年的繁華敲起必勝的戰鼓。

  我戀秋,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的,只記得近日秋意正濃,我特意從樹枝上摘了幾片乾瘦的黃葉,夾在我的書中。儘管我知道他是怎樣的不情願,而我卻希望他能讓我心中的秋成為一個短暫而永恆的季節,也許當我磕磕碰碰的走玩輕狂的少年時代之後,看到這早已泛黃的書層中有一片靜靜躺過多年不曾飄落的秋葉,我會悠然想起今天的人和今天的事,然後感嘆昔日之秋的風情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