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_關於音樂的散文文章

  音樂它可以梳理自己那煩亂的思緒,縷縷緩緩的弦曲飄過來,似乎眼前佛過一絲輕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音樂的意境

  真是閒情逸致,哦,不是閒情逸致而是閒情繹字。

  每天提筆寫下幾個字,不知為什麼再往下寫就寫不出下文了,最近頭腦不怎麼靈活,把所有能用到的悽美,意境結合在一起,還是不能想出端倪來。心情如此低落,心隨筆寫,可文字此時似乎己於我有了距離,無法量化的距離,再也無法渲洩心中錯縱無章的思緒,無法安然。

  時光這本書,每天都在靜靜的翻閱,總是有的心事需要傾訴,總有些瑩亮需要記取,而我總愛把他它們揮灑在這些文字中,我慶幸我能夠在文字中吸取養分,能夠將一些心事和感悟寫在這年輪的素箋上。

  此時我獨坐在窗邊,看著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聽著手機裡剛下截動聽的音樂,聽音樂可以療傷,人生苦短,有時候給自己留點空間,放下生活的煩事,讓音樂把自己的思緒帶回那幸福的片刻好好回味讓所有的傷痛都隨著音樂飄向遠邊的天際。

  音樂可以放鬆心情,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意志最薄弱的午夜,把自己交給音樂,靜靜的聽,一份淡淡的思緒讓音樂融入心裡,伴隨著美的旋律踏上一段夢的旅程,讓音樂化成慰人心情的旋律,奏出淡淡的詩意,讓思念的音樂在耳邊縈繞,讓幸福在心頭蕩起漣漪。

  音樂是來自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情感,憂傷的音樂容易勾起心底深處的琴絃,心境容易隨之起伏,也許我並不能擺脫生命的流逝,可跟著歲月,我學會了用一種聆聽音樂方式來享受生命,旋律可以淨化心靈,也可以平靜自己的鬱悶,當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無論這聲音帶給我的快樂和憂傷,但都是永恆的感覺。

  音樂它可以梳理自己那煩亂的思緒,縷縷緩緩的弦曲飄過來,似乎眼前佛過一絲輕風,撫摸著我那冰冷的臉籠,那每一個歡躍跳動的音符任思緒在時空中穿梭,久久沉醉在其中。

  聽音樂,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動聽的曲調扣人心扉,娓娓動情又撩人心絃,總能讓人心潮澎湃,時時打動著我的心,聲音是一種魅力,時刻左右著你,人是感情動物,只要用心用情去詮釋,總會讓人為之感動。我喜歡把意念放進音樂裡,然後讓音樂陪伴你進入夢鄉。

  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音樂,是靈魂的歌唱

  安靜的時候,用一首音樂來撫慰寂寞,憂傷的時候,用一首音樂來減壓痛苦。喜歡唱到靈魂深處的那種寂寞,好的音樂,稱之為天籟,觸動內心深處的停泊,心緒在樂曲中慢慢平靜,音樂給平時的生活帶來了一種別緻的享受。

  ——那轉身後的落寞

  驅逐生活的喧囂,在音樂裡,我們能找回童年的樂,能找回心靈的燈光。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個人的感受,內心的體驗,除了心靈和音樂之外再不需要什麼。”

  閱讀閒暇的很多時光,喜歡單曲迴圈的放著某一首曲子,心靜的音樂,讓靈魂在樂曲中得到淨化,心中所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緩減輕鬆。美的昇華,變換成另一種境界,天籟的聲音,優美舒緩的歌詞,靈境的安逸橫在天地之間,心情與昇華的境界融入一體,營造成一個無境寬闊,悠悠浮雲的境界。

  我喜歡在散文後面新增一首音樂,音樂與文字結合的文字,讓人閱讀時放鬆心情,身臨其境感受文章裡的情愫。芙蓉泣露好友在我的***半窗流年,誰許我一世長安***散文下方留言,“音樂裡的文字是一片片花瓣,整篇文章落成一場花雨,帶著淡淡的憂傷,飄著悠悠的清香,很美很美,讓人忘返了歸路!”。

  音樂的美是無以倫比的,陶醉音樂的旋律裡,常常不經意間會是滿懷的驚喜和感動。音樂,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無影無蹤。它給了快樂與悲傷一種極致力量,藏在音樂中,躲在文字裡。收起潮起潮落的心緒,讓心情迴歸平靜。音符下湛藍的天空,和著音樂的節奏,泡上一杯茶,調節心情,讓靈魂跟著音樂一起,頓感生活的陽光。

  音樂是晨風裡的千山萬水,音樂是清晨夢醒的朝陽,音樂是純淨心靈的一束光,心靈清盈,讓靈魂跟著一起翱翔。在舒緩的音樂裡感受世界的美麗,感受生活的百味,聆聽韻律的呢喃,在有山有水的心怡裡徜徉,茶香飄逸,撥動心靈的琴絃,音符裡找回自信,跟著音樂前行,給心靈夢飛的翱翔。

  幾年前,喜愛看超級女生,喜歡看歡樂中國行,喜歡聽中國好聲音。歌手們精堪的唱功和獨特的氣質,迎來廣眾的歡呼掌聲。前些日在電視***中國好歌曲***裡看見蔡健雅說音樂,“對一首歌有感覺吧,是因為它有一個精神在。你聽到它的故事,它想說的一些東西,它的情緒,它的詞,它的曲。所以,我覺得最重要是打動,聽起來是非常的表面性,但是它代表很多很多,它有巨大的意義。”

  喜歡找適合自己心情的音樂,常常寂寞的時候,聽一首歌到熱淚奔湧,我喜歡用它來陪伴慰藉,走進歌詞中的心境,觸動深處的心情。在音符和旋律中輕盈,體驗人生過往。在這個音樂的世界裡,歲月,或近或遠,似蝴蝶羽翼,越過眉黛彎彎,音符裡宿世的安詳,曲譜了人生的輝煌。

  常常聽一首曲子纏繞到清風陌上,歲月妖嬈,且歌且行。用旋律包裹著生活裡的疲憊,用淨水優雅的心情去赴往人生的終點站,小橋流水的生活,不論是悲傷還是幸福時刻,音樂的魅力,總能讓你把希望和寄託都融入樂章,感悟著流年,用音樂的色彩,微笑著去生活。音樂就是一朵繁花,淡然的安靜。

  雅獨芳華,在音樂裡,默默地想念一個人。都說流年如歌,時光如水。於是我學會用淨水般的心情,用音樂來慰藉,找到自信,去除那些世俗的攪擾。在音樂的飄渺裡,去感受白雲悠悠的天空。詮釋音樂的心情,心存善念,感受音樂美的昇華,感受音樂詩意的天使,感受人生的滄桑,感受時光的東流逝水。

  天暮上閃爍著星光,那一曲寂寞在唱歌憂傷的心情,讓屋子裡的寂寞無法抵擋。還想起是在幾年前月光輕盈那樣的夜,一位好友分享了這首歌給我,一曲聽完,詞曲讓我感動著淚水,是懷念,也是傷感,演唱人阿桑唱出了那種寂寞迴轉的憂傷。在那個月光傾城的夜,聽阿桑唱歌,聽寂寞歌唱。

  月明星稀的夜,一首輕輕的音樂,像是塵埃開出的花,從盛開到凋零,淡淡的,不失優雅。音樂觸動了寂寞的內心,給生活悅歷的沉澱,我喜歡與它做伴。優美舒緩的樂曲,只要自己喜歡就行,沉侵在曲子的韻律裡,拓展視野,讓靈魂淨化。感情生活,需要心絃的悠揚,總是喜歡在這淡淡的音樂裡主導回味著時光的純淨。

  雲水禪心,風來皆韻。沉醉大自然裡,感受音樂世界的潔白,心滿芬芳,讓音樂開成一朵小花。瀰漫音樂的輕鬆,坐在流年裡看著平淡,一曲心曲,把清風細雨書寫,明媚的曲調,細細歡愉。穿越高山流水,一弦清音便是柔柔的牽念。喜歡上音樂,是音樂給了心靈上的表達,開心和失落,都能找到適合心情的詞曲。

  聽過不同唱法的音樂和樂曲,古箏悠長而古樸,提琴柔然而低沉,鋼琴曲則音色亮麗。我喜歡那種唱到靈魂深處,衝去心靈塵埃的感受,在那飄然的意境裡,置身萬物混合的彌散,柔美而又憂鬱的動感。隨著憂感音韻的飄遠,思念就會纏綿在飄渺的意境裡,構造一個脫離世俗的境界,這一刻,塵封在回憶裡的憂傷,隨著安靜的旋律悠然而行。

  音樂是高雅的。在寧靜與透明的音符裡,沒有喧噪的雜音,沒有塵世的紛擾,放上一首音樂,就是淳淳的悠閒跟著時光流淌。音樂的魅力如此神奇,歡快的音樂,是美的天使,是休閒時間裡回味無窮的飄渺。在風起的日子,讓音樂徜徉在花香的節奏,春風拂柳,輕輕的鋪成素色時光。

  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關於音樂

  作者:炎夏的涼風

  我不懂音樂,只是胡亂聽聽罷了。以“關於音樂”為題,也是說說與音樂有些關係的題外話罷了。

  記憶裡,最早接觸的音樂,是在門前的晒穀場乘涼時,父親教的《南泥灣》了。那時候,五六歲的光景,就覺得父親真是太厲害了,啥都會。小學的前四年是在村子裡的學堂度過的,老師教過的唯一的一首歌就是《國歌》。五年級轉入鎮上的中心小學,才知道居然有專門上音樂課的老師,唱歌還得先學樂譜,那七個數字,排列組合,就可以表述一段旋律。那一刻,音樂對於我而言,太神祕了。南京讀書的四年,有一門課叫美育,主題就是教我們如何認識美、欣賞美。記得有一位姓施的女老師,學美聲的出身,身材高挑,容顏端莊,年齡比我們稍長,是男生們心中的女神。愛屋及烏,我們都喜歡上美育課,在這裡,第一次瞭解到鋼琴的叮叮咚咚與小提琴的嗚嗚啦啦的區別,第一次見識了西洋樂器的磅礴,領略了民族樂器的委婉。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帶我們在電教室聽《梁祝》***貌似應該用“欣賞”這個詞,無奈當時的我們的心境和“欣賞”還是有些差距的***,第一次懂得了音樂也可以是一種講述。

  工作之後,聽音樂的手段,不停的更新變化。最早的磁帶隨身聽,變成CD,又掙了組合音響,又添了MP4、MP5,市面上更多更新的數碼播放機器已經叫不上名來了。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說起這一段,一致認為,音質最好的還數磁帶和膠質唱片,因為聲音沒有經過壓縮處理,更多的原汁原味。說著說著,我們又一起啞然失笑:兩個典型的工程男,總要透過美麗的景象去探究其背後的技術實質,有時也是大煞風景的。

  近幾年,得益於網路的發展,各種音樂資源極大的豐富,我的音樂曲庫也得到極大的補充,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選擇。憂傷時,來一段大提琴,聽它的深沉低婉,舒緩悠揚,讓憂傷徹底的沉淪之後,再得重生,再得一身的輕鬆;憤怒時,聽一段鋼琴,行雲流水間,閉上眼,不去想什麼旋律,只想一雙靈動的手,在黑白的琴鍵間飛快地跳躍,每一下,又好似輕輕叩在心房,慢慢地,受到了撫慰的心,便不再焦躁,那一腔怒氣也遁於無形;高興時,就隨便聽吧,流行的、民族的,熱鬧的、深沉的,幽情的、悽苦的,絲毫也不會影響本已高漲的情緒了,只是需要一個聲音的陪伴、分享;有雅興時,來一段越劇,咿咿呀呀、鸝轉鶯啼間,體會江南絲竹裡凝水的聲色和精靈,體會婉約迤邐的曲調和唱腔裡,無盡的水色江南的清新秀麗,無盡的馥郁江南的煙雨嵐風,心情隨之一片空靈。音樂與我,總是不離不棄,在我想要什麼時,便給我什麼。想起我的一位摯友,分開近二十年的時光,見面僅數次,但每每寥寥數語便能讀懂彼此,我便覺得也如這音樂,若即若離,卻久久縈繞心頭。

  我聽的大多是耳熟能詳的曲目,一段段流行的、民族的,可能是鋼琴,可能是大提琴,也可能是笛子或是二胡,一樣的旋律,不一樣的樂器,不一樣的人,演繹出不一樣的味道。至於那些大師,我始終是敬而遠之的,我的境界遠沒有達到理解大師、和大師共鳴的地步。龍應臺在一篇題為《山路》的文章裡,寫蔡琴:“她低低地唱著,餘音繚繞然後戛然而止時,人們報以狂熱的掌聲。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並不重要。”龍應臺與蔡琴多年熟識,對她自然是瞭解的,因而更能理解歌者在這段話背後的苦楚。我是一個聽者,無緣相識那些音樂的人,唯有用真誠、謙遜來體會、感應音樂背後的你、我、他。這個夏末,另一位朋友在微信圈子裡發了一條帖子,大意是講自己在國家大劇院欣賞了一場交響音樂會,特別的強調了自己的坐席與指揮席的近在咫尺。於是我又糾結:是否應該提醒他,聽音樂會最好的坐席可能是票價比較貴的,但肯定不是距樂隊最近的。我就想:聽音樂尚且要用心,欣賞音樂就應該是頂禮膜拜的心態了,被刻意的賦予了之外的什麼,也就變味了。

  前幾日,那位摯友在微博裡寫道:人生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美食和朋友的。也是極喜歡音樂的人,這裡卻把她疏漏了?我想,因為音樂本已是我們最貼心的朋友,就不必再單列出來了。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有關音樂的優美散文欣賞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