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寓言故事

  東施效顰是一則家喻戶曉的中國古典寓言,說的是村姑東施不顧本身條件而效仿西施舉止的美麗,反致出醜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裡,哪裡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歎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

  鄉下有一個醜女子,名叫東施,相貌一般,沒有修養。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髮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裡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裡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故事拓展

  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懶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派弟子去找。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裡睡大覺。孔子聽了傷感他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粉刷。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一定與他說的一樣;現在我聽別人的話後,要考察一下他的行為。就從宰子起,我改變了態度。”

  【釋義】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 地步。

  百聞不如一見

  漢朝的時候,西邊湟水一帶,聚居著羌族人,稱為西羌。自從漢武帝打敗匈奴以後,西羌比較安定。漢宣帝時,朝廷派了官員渠安國去西羌視察。那裡的一些部落請求朝廷放寬禁令,但問題沒有解決,渠安國就回來了。

  過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聯合起來渡過湟水,並派人與匈奴聯絡。渠安國帶了一批人馬再去西羌,結果被西羌打得大敗。

  再派誰去呢?宣帝派人向老趙充國請教。趙充國說:"我去最合適了。"宣帝又派人問趙充國:"皇上請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他們的實力如何,該派去多少人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趙充國到了西羌,先認真瞭解情況,又採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團結了大多數西羌人,終於使西羌安定下來。

  趙充國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後來就成了諺語。它的意思是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凡事要調查研究才能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