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成語寓言故事精選

  寓言故事往往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關於動物的成語寓言故事對兒童有什麼影響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吠形吠聲

  有個村子裡養了一條狗,這隻狗非常機敏,看到異常的人影或者嗅到不妥的味道,會及時吠叫,提醒主人,有一天夜裡,它察覺到村口來了奇怪的人影,就大聲吠叫起來,叫了很久,村裡別的狗雖然沒有見到異常,也跟著胡亂吠叫起來,大吵大嚷,聲勢浩大。

  篇二:鶴立雞群

  “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宮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情,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行很突出。

  篇三:殺雞取卵

  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隻雞特別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隻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隻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隻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候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篇四:見卵求雞

  從前有對師徒,老師叫長梧子,學生叫瞿鵲子。瞿鵲子曾聽說過孔子關於聖人處世態度的講話。就向長梧子問道:“我和孔夫子聊天時,有這樣一句話,說聖人不從事瑣細的事務,不追逐私利,不迴避災害,不喜好貪求,不尋求道的緣由;沒說什麼又好像說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說,因而遨遊於世俗之外。孔夫子認為這些都是輕率不當的言論,而我卻認為是精妙之道的實踐和體現。先生你認為怎麼樣呢?”

  長梧子回答:“真正的道理可不是容易講明白的,孔丘***即孔子***怎能理解聖人呢?再說你也要求的過急了,才聽了幾句孟浪之言就以為是妙道,就要利用啦?這就好像見到雞蛋便想立即得到報曉的公雞,見到彈子便想立即想獲取烤熟的斑鳩肉,真是太求之過急了!”

  篇五:狐疑不決

  黃河每年冬天都會結冰,但在深秋之時,河面剛剛結冰,冰層厚度難以估計,人們不敢貿然從冰上通過。於是人們便 想出了一個辦法:先讓狐狸從冰上走過,如果狐狸能通過,則人馬皆可大膽放行。這是利用了狐狸多疑善聽的行為,當它從冰上走過時,由於十分小心謹慎,它總會猶豫不決,因為它邊走邊聽,聽著冰層下面是否有水流聲。如果它聽得不清楚時,就疑心冰層太薄,不敢前行;當它聽得真切了,就會繼續前行。所以人們利用狐狸這一特性來判斷冰層是否可以過人馬。“狐疑不決”一成語便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