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師恩的詩句名言

  老師就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以下關於師恩勿忘的名言詩句,歡迎閱讀!

  1、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2、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劉商《酬問師》

  3、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閒三徑,思君賦七哀。流觴與紅葉,酒不勝杯。——佚名《一似夢瑤臺》

  4、 一橫嘉景日常新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壇時復會仙賓人人盡喜生中國,戶戶虔心敬上真唯願諸公皆省悟,同登無漏出紅。

  5、 不僧不道不溫柔九伯人前不害羞覺性一時超法界知身億劫是吾囚改頭換面人難悟,走骨行屍我不憂得意忘形還樸去,從教人笑不風。

  6、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7、 春滿江山綠滿園,桃李爭春露笑顏東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師恩留心間。

  8、 地仙中仙與天仙認得三田月正圓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興拳撇*弄腳虛粘地,猛烈回頭合上天若被利名牽絆住,十分失了好因。

  9、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10、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11、 今朝跪領本師詩祕密玄機喜得知勘破萬緣忘假相,滌除六慾起真慈男婚女嫁休心日,意滅情忘舍俗時恭從吾師雲水去,將來決定到天。

  12、 懶看經教懶燒香兀兀騰騰似醉狂日月但知生與落,是非寧辨短和長客來坐上心慵問,飯到脣邊口倦張不是故將形體縱,養成貧病療無。

  13、 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14、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5、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16、 三人行,必有我師。

  17、 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18、 神仙縹緲太虛私世俗無由得見之幸遇門庭開教化,臨逢齋醮莫推辭擔家造孽常終日,作福治心只暫時更到時來心不謹,終身何以報恩。

  19、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

  20、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1、 教師是天底下最為特殊的職業,今日的師德水準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

  22、 良好的師德風範必須“心中有學生”“有學生立場”。

  23、 師德最樸素的認識就是“要對學生充滿愛心”。

  24、 師德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心中沐浴陽光。

  25、 一名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須是一個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的教師。


勿忘師恩

  26、 “教師”應該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本領。

  27、 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28、 道而弗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29、 教師必須非常謹慎,必須對他的所作所為負完全責任。

  30、 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

  31、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不光是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怎樣做人。

  32、 教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

  33、 親其師,信其道,惡其師,疏其道。

  34、 勤勤懇懇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35、 人生的目標在於不斷追求,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36、 人應該永遠擁有兩樣東西,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希望之燈;一扇長開的窗——接納之窗。

  37、 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須放出光茫。

  38、 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藝術修養越高,智力發展越好,對美的感受和理解也越深刻。

  39、 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

  40、 用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4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4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4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4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李覯《廣潛書》

  45、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長大,又使樹枝上掛滿豐富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

  46、您給了我們一杆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往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47、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收躲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48、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讚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49、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50、您像一支燭炬,固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