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風雨的詩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詩人對於風和雨的喜愛我們總能在詩句中體會到。古今中外,風雨總是一種象徵,激發無數人的想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

  2.柳枝經雨重,鬆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

  3.花時悶見聯綿雨,雲入人家水毀堤。

  4.那時屬於你的脣,現在只能吻著乾枯的玫瑰

  5.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8.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

  9.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

  10.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11.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12.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宋張先《千秋歲》

  13.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14.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

  15.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別嚴士元》

  1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17.她用單調古老的曲調,

  18.遠路應悲春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19.細雨度深閨,鶯愁欲懶啼。

  20.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春日田園》

  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22.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鄭風·風雨》

  23.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24.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25. 憶江南 【唐·皇甫鬆】

  2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27.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28.帶我去暢遊夢的天堂

  29. 江南好 憶江南 【宋、趙師俠】

  30.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

  3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32.屏風圍坐鬢毿毿,絳蠟搖光照莫酣。

  33.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4.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鄭風·風雨》

  3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6.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徵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37.滋潤著萬物的心渠。

  38.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早春呈水部》

  39.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40.須移戶外屨,簷溜夜相侵。

  41.不會有任何的奢求。暴風雨的詩句_描寫雨的古的句子_形容秋雨的詩詞暴風雨的詩句_描寫雨的古的句子_形容秋雨的詩詞。

  4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集錦

  1: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2: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3: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秋思》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5: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宋張先《千秋歲》

  8: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9:天人醉引玄酒注,傾香旋入花根土。

  10: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怨》

  1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2: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1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1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鄭風·風雨》

  16:冪冪斂輕塵,濛濛溼野春。

  17: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

  1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19:春雨是一位抒情詩人,

  20:我愛春雨,春雨我愛.......

  21: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徵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22:我會無私地飄到田野裡,

  23:我是春雨,我是春雨,

  24: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四首其二》

  2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