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維的古詩

  王維作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語言的高度清新洗練,詩歌意境的空靈、深遠,創造出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的獨特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巧妙將詩作與美景融為一體,深具禪意。那麼王維的詩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註釋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

  ⑵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

  ⑶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⑸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篇2

  《使至塞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註釋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

  ⑵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裡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⑶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曆代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⑷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⑸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裡是指大雁北飛。胡天:胡人的領空。這裡是指唐軍佔領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嫋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雲:“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

  ⑺長河: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⑼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裡指前敵統帥。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竇憲北破匈奴,曾於此刻石記功。《後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這裡代指前線。

  ⑽“單車”兩句:一作“銜命辭天闕,單車欲問邊”。

  ⑾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篇3

  《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譯文

  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了,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

  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濛,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溼了行人的衣裳。

  註釋

  荊溪:即長水,又稱荊谷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北,西北流,經長安縣東南入灞水。參見《水經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

  元:原,本來。

  空翠:指山間嵐氣。

  篇4

  《竹裡館》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註釋

  ⑴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⑹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