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雪的面目散文

  你有閱讀過林清玄《雪的面目》散文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林清玄散文篇1:雪的面目

  就像我們站在雪中,什麼也不必說,就知道雪了。

  在雪中清醒地孤獨,總比在人群中熱鬧的寂寞與迷惑要好些。雪,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在赤道上,一位小學小學老師努力地給兒童說明“雪”的形態,但不管他怎麼說,兒童也不能明白。

  老師說:雪是冷的東西。兒童就猜測:雪是像冰淇淋一樣。

  老師說:雪是粗粗的東西。兒童就猜測:雪是像沙子一樣。

  老師始終不能告訴孩子雪是什麼,最後,他考試的時候,出了“雪”的題目。結果有幾個兒童這樣回答:“雪是淡黃色、味道又冷又鹹的沙。

  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有一些事情的真相,用語言是難以表白的,對於沒有看見過雪的人,我們很難讓他知道雪。像雪這樣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無法明明白白地講,那麼,對於無聲無色、沒形象、不可捕捉的意念,如何能夠清楚地表達呢?

  我們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國度。

  那些寫著最熱烈的優美的情書的,不一定是最愛我們的人;那些陪我們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的朋友;那些嘴裡說著仁義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簽了約的字據中呀,也有背棄和撕毀的時候!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那麼,讓我們保持適度的沉默吧!在人群中,靜觀諦聽,在獨處的時候,保持靈敏。

  雪,冷而清明,純淨優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林清玄散文篇2:眠床下的番薯

  臺灣人自稱“番薯仔”,那是因為番薯在農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番薯葉子叫作過溝菜,非常甜姜,帶著微微苦甘味,是一年四季不缺的。

  番薯的吃法,在鄉下可以寫成一本食譜,番薯餅、番薯糕、番薯糖、番薯湯、烤番薯、烴番薯,炸番薯,焊番薯……可以寫一大串,對了,還有番薯稀飯!

  番薯收成的時節,我是印象深刻的,父親會把番薯堆滿在整個眠床底下,所以,每天我們都會在番薯的香氣中睡去,又在番薯的味道中醒來。

  番薯的發芽是很快的,有時候會穿過木板床的縫隙伸出頭來,我有時用一條鐵絲把那些芽牽到窗外,它也就那樣地蔓生起來。

  那麼有生命力的番薯,有時讓我感覺就是自己的化身,也是農民子弟的象徵,我就鼓勵自己:要像番薯一樣充滿生命力,向窗外有光的地方蔓生。

  我到現在還記得番薯開花的情景,土地一片白色的小喇叭,那樣純淨、那樣素樸、那樣美,想著的時候,就好像聞到了整片土地的芳香。

  林清玄散文篇3:靜心與抽菸

  有一個關於禪者的笑話說:兩個有煙癮的人,一起去向一位素以嚴苛出名的禪師學習打坐。當他們打坐的時候,由於攝心,煙癮就被抑制了,可是每坐完一注香,問題就來了。

  那一段休息時間被稱為“靜心”,可以在花園散步,並討論打坐的心得。每到靜心時間,甲乙兩人便忍不住想抽菸,於是在花園互相交換抽菸的心得,愈談愈想抽。

  甲提議說:“抽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乾脆直接去請示師父,看能不能抽。”

  乙非常同意,問道:“由誰去問呢?”

  “師父很強調個別教導,我們輪流去問好了。”甲說。

  甲去請教師父,不久之後,微笑著走出禪堂對乙說:“輪到你了。”

  乙走進師父房裡,接著傳來師父怒斥和拳打腳踢的聲音,乙鼻青眼腫地爬出來,卻看見甲正在悠閒地抽菸。他無比驚訝地說:“你怎麼敢在這裡抽菸?我剛剛去問帥父的時候,他非常生氣,幾乎把我打死了。”

  甲說:“你怎麼問的?”

  乙說:“我問師父:‘靜心的時候,可不可以抽菸?’師父立刻就生氣了,你是怎麼說的,師父怎麼準你抽菸?”

  甲得意地說:“我問師父:‘抽菸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心?’師父聽了很高興,說:‘當然可以了!”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卻說明了同樣的一件事,如果轉一個彎來看,煩惱就是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