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散文集讀後感

  從《遲子建散文》中的文字裡可以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週末的早晨,我又拿起了《遲子建散文》。雖然早已看完,卻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再一次讀起了那篇令我為之一顫的故事。其實,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經典,裡面寫了許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這大都隱藏在生活中,只是人們還未發現罷了,可遲子建卻一一發覺,也許就是這細膩的心,造就了遲子建唯美、感人的筆風吧!

  在這眾多故事裡,《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短文令我動容。

  此文主要講了:”我“去給菩薩上香,一隻米粒兒大的黑蟲被香氣吸引,想爬上香臺。這個任務對它來說簡直難如登天,可它並無懼怕。第一次,它失敗了。”我“以為它會放棄,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論”我“百般阻撓,不論條件多麼嚴峻,黑蟲始終都堅定一個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許多感悟。

  這是一隻多麼驚天動地的蟲子呀!每次讀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這隻蟲子或許渺小,但卻是無比強大的,足以驚天動地。因為它的毅力。

  它所擁有的毅力是我們常人所能企及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連那些毅力超常的運動員們都未必做得到。我被這隻蟲子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戰士,一個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戰士。它也許偶爾會偷人們的食物,偶爾會啃人的傢俱,但這都不影響,因為對於一個戰士來說,它是稱職的。”我將用生命戰鬥至最後一息,永不言敗。“它嘶聲力竭的喊聲彷彿在我耳邊響起。它或許不是一個好蟲子,卻是一名好戰士。

  在此,向它致敬!

  蟲子都有如此堅強,身為高等生命――人類的我們呢?

  一次小小的失敗便足以壓倒我們。

  這也許就是我心頭為之一顫的原因了。身為初中生,我們不也與這蟲子一樣,正在與命運激烈地搏鬥,而它,卻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的道理: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然條件,當然,努力過後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蟲子能夠驚天動地,普通的人們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緩緩合上書,回味著剛才的短文,在這短短几分鐘時,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

  篇2

  我喜歡讀遲子建的文章,我從《遲子建散文》中的文字裡可以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於1964年出生,是黑龍江人,也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玉米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向一個賣烤玉米的人買玉米遭到了拒絕,到別處買到了玉米後向他炫耀,他卻坦然相對。玉米人對作者能買到生玉米而感到吃驚,同時又對他自己堅守信仰而感到安閒從容的故事。文章內容簡潔,卻又無不體現了玉米人那種堅定固執的信念。

  標題”玉米人“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買玉米的生意人,另一方面是指那種淳樸得象”玉米人“一樣勇於付出,堅持自己的信念,拒絕現實利益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作者希望她自己也要像玉米人一樣堅持用自己的風格寫文章,即使只有少數人喜歡,她也要像”玉米人“一樣有堅持自我的品質。

  文章最後寫”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守著自己的爐子,守著爐子心靈的炭米,為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數***,精心焙制食糧。“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主旨句,表達了作者決心向玉米人學習的願望:捨棄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會去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喜愛而去創作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創作的作品。寧願選擇冷清的地方,去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哪怕只是為了少數讀者。

  玉米人拒絕利益,堅守的是一份關愛。其實,古今中外也常有很多人選擇堅守,如:陶淵明遠離塵囂,堅守的是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的是一份自信;文天祥拒絕降元,堅守的是一份節操,貝多芬身殘志堅,堅守的是一份信念,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的是一份樸素的心靈……

  結合我們的生活我認為我們也要學習玉米人那種堅持自我的品質。我們也應該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念,我們不能做和別的攤主一樣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放棄信仰的人。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做到這些事情呢?

  從她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她的堅持與信仰。讓我們把這個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告訴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篇3

  不是第一次品讀遲子建的文章了,總是懷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去欣賞她筆下閃閃發光的“角落”。

  《年畫與蟋蟀》就是記錄遲子建在鄉下過年的場景:把從集市上買回的年畫工工整整的貼在牆上。這極其符合我現在的處境,最早迎接年的,不是春聯、爆竹、燈籠,而是在父親手中變得金燦燦的炸年貨。

  我家炸年貨總是在大年三十這一天,父親主廚,母親負責調麵糊,掛著麵糊的魚、藕順著鍋沿進到鍋裡,發出“嗞嗞”的聲音,氣泡迅速四散開來,聚集在四周,像給圍了個金燦燦的花邊,叫人怎麼不喜歡?這時,家裡就會被油味籠罩住了,濃濃的糊在每個人的心頭,但並不使人感到厭惡,而是有種喜悅。彷彿這油味有多濃,年味就有多濃。

  我想,遲子建寫這篇文章就是再一次懷念起過去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就像在故鄉外漂泊的遊子,儘管路途再遙遠,卻還對家懷有一顆熾熱的心。他們在外忙碌了一年,此時此刻最希望的就是能趕快與家人團聚,吃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喝一杯熱茶……這些足矣溫暖他們。

  又一次品讀完遲子建的文章,又是一次心靈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