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結婚的禮儀

  各地的結婚禮儀都不一樣,想知道客家人的家婚禮儀嗎?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婚前習俗:

  1、合八字

  “合八字”也可以說成是“庚”,在現代則稱之為“相親”。男方託媒人到女方家說媒求婚,女方若有意聯姻,即將自己的生辰八字交媒人帶給男方,男方請“先生”將雙方的八字“推算”一番後***俗稱“合字”***,看是否“相剋”,這個過程即為傳庚。進入新時代後,這個“合八字”的儀式已經極少見了。

  2、過聘即訂婚

  相親允婚之後,女方選定一個日子,攜著一群親屬到男方住處“看屋場***採家風***”。屆時,男方百般殷勤,用美酒佳餚將女方帶來的親屬灌醉之後,便在宴席上與他們討價價,議定恩卹金、禮金、魚肉、米酒的數量與嫁妝的專案並敲定行嫁娶親的日子。如若不能近期嫁娶,每逢重大傳統節日,男方必須攜帶禮品到女方家“捎節”——慰敬女方的長輩。過禮是迎親的第一步,也就是履行訂婚續,先由媒人把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交換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姻就要重新考慮,通過換帖合八字後媒人選個日子帶男方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筆重禮,禮金多少、給姑娘一些什麼訂婚禮物一般都由媒人事先協商好. 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良辰吉日準備迎娶,古代擇日一般請星象學者或算命先生擇日後來有通書和日曆參照進行擇日發請柬,由嫁娶者父母親自送達親友手中。

  二、婚事禮俗:

  1、哭嫁

  正日子那天,新郎隨同嗩吶手、先生***禮生***、媒人等到新娘家迎親。他們會帶有一個木箱,裡面放有衣服、大蔥大蒜、新娘的禮服和鞋,外邊掛著一隻大公雞和魚。其間,男方必須完成以下禮儀:分別給女方家的先生***禮生***、沐浴***為新娘穿衣服的人***、開廚***廚師***、走堂***端菜的人***、美容***為新娘化妝的人***、扶鸞***伴娘***等三十多人***為喜事幫忙的人***分發紅包,以示謝意。新娘除化妝外,要叩拜祖宗,還有一個特別的程式“哭嫁”,哭嫁沒有固定的哭詞,是觸景生情,即興而作,訴述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對孃家的依戀之情等。新娘出嫁時更為有趣的是搶手箱***箱內裝的是新娘哭嫁錢***,搶手箱是由新娘的哥哥和叔叔到新娘房間把手箱搶出來。我們在這個程式裡都玩開了,完全沒覺得拘束。鳳冠霞披、紅衣繡鞋的新娘出屋時,在喜炮聲中由長輩和媒人牽著,頭頂簸箕的新娘走出閨房,過一門檻給一個紅包,然後在大廳的上廳叩拜祖宗,再由哥哥或弟弟背到大門前送進香車***或花轎、單車、汽車***,由新郎帶路。

  2、送嫁

  在送嫁姐妹和弟弟***一般是小男孩,寓意早生貴子***的隨同下起程,在吹吹打打的男方接親隊伍的簇擁下,來到鼓樂相迎的新郎家。我們會在剛才那個木箱裡放進女方這準備好的嫁妝。有毛線鞋、休閒鞋、靴子等,也會放有水果和堅果,以便男方家那的人們路上渴了,或餓了。在客家人看來,這些東西越多,說明女方家父母很勤快,很心細。在送的途中有一項任務,就是要幫新娘注意好紅蓋頭,還有戴著的一條由花生、桂圓、紅棗連成的“項鍊”。這隻能由新郎新娘吃,其他的人都不可以。好像說是他們要早生貴子。

  3、拜堂--鬧房

  拜堂的儀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最後是夫妻相拜送入洞房。進入洞房的新郎新娘,喝兩碗交杯酒,然後勾肩搭膀吃兩個雞公腿。禮畢,婚禮正宴開始,新郎新娘在禮生的引導下,敬請嘉賓對號入席。

  4、入夜

  青年賓客相聚新娘新郎洞房,盡情戲耍搞笑新郎新娘,戲耍程度要看新郎平時在本村的為人、交友是否厚道。直到淋漓盡致為止,新郎新娘洗澡更衣,同床入夢。婚嫁禮儀遂告完畢。

  三、婚後禮俗:

  1、回門

  婚後的第三天叫“拉三朝”,也叫“回門”。新郎新娘要到女方家拜見父母、兄妹,一表孝心,二報平安。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2、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孃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客家婚禮的習俗多,程式也多,於是給人一種繁瑣的感覺。結婚程式、禮節是挺繁瑣的,但卻也給我們一種婚嫁重要性的認同感。這正是客家婚嫁和其他族群的不同之處,也正體現出了客家婚嫁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