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啟發小故事

  歷史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小金人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大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

  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

  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2:聰明的縣令

  古代有一個縣令很會判案。

  一天,有兩個人來衙門打官司。

  原來這兩人是為了一匹絹布。他們都說這絹是自己的。縣令說:“好吧,你們都說是自己的,我看這樣好了,把絹剪了,一分為二,各人一半,行了吧?”於是他就命令手下把絹剪了,一人一半。兩人只好各自拿著絹回家了。

  縣令對手下的說:“你們分別去看他兩有什麼表現。難過的人是絹的主人,高興的那個就抓起來。”

  衙役暗中去觀察,果然看見一人很開心,一人很難過。他們就把那個高興的人抓了起來,一審問,絹當真不是他的。

  ***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被損壞,而且被別人無端地佔有,這個人當然很難過了;那個人得到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肯定很開心。聰明的縣令顯然十分了解常人的這一心理,並以此推斷案情,設了一個小圈套,讓那個貪婪的人鑽。***

  3: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

  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的人還:

1.古代道德經典小故事

2.古代道德修養經典故事

3.古代道德教育故事

4.古代道德小故事

5.傳統道德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