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改革介紹

  公元前725年是個不平常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有秦國遷都,有晉國大亂,有衛國給周天子送禮。但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偏遠的齊國穎上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嬰孩降生了。這個人就是千古第一相管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管仲改革

  管仲改革又稱管仲變法,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戰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

  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齊國的工商業繁榮發達,靠國家壟斷商業及其經營而致富成了強國。

  管仲改革背景

  春秋之前,只有“天下”,而沒有“國家”。周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個諸侯國恪守秩序,相安無事,因此沒有任何求變的動機及慾望。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從此,天子權威喪失。

  春秋時期,列國並峙,征戰不休。此時,邊境各族也發展起來。北方狄人南下,西方戎人東進,南方蠻人也想北上。各國開始火拼,爭強求富就成了新的時代主題。

  當時齊國已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國庫空虛;同時齊國面臨著複雜的外部形式嚴峻,各鄰國之間不斷髮生戰亂,而對齊國也是虎視眈眈。因此這時非常需要站在歷史前沿的改革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