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的歷史典故介紹

  王命平原君趙勝赴楚求救,毛遂自薦隨同前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讚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緊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毛遂自薦的歷史典故成語示例

  ◎我作毛遂自薦,居然被校長核准了,這樣才勉強捱過難關。***鄒韜奮《經歷·深摯的友誼》***

  ◎羅來學是1976年毛遂自薦到雲陽山教書的。

  ◎一時間,國內許多廠家毛遂自薦、紛至沓來,上海藥物所在認真篩選大批“求愛者”之後,把“綵球”拋向具有雄厚技術力量的國家農藥行業重點國有企業——廣東省江門市農藥廠。

  ◎他不願在鄉里忍飢挨餓,也不甘做那種毫無進取的、傳宗接代的機器,他要在趙門家譜上來個“變法圖強”,於是毅然隻身走出家門,毛遂自薦,入伍當兵,屬北洋軍閥孫傳芳部下。

  ◎那天,施士元回到他棲息的小旅館中在三樓的那間八平方米小屋,鋪開信紙,用法文給居里夫人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

  ◎他親自向吉林恆秀毛遂自薦地說:“吉林城之所以常失火,是因為風水不好的緣故。”

  毛遂自薦的歷史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朝歌淵源:毛遂為衛國人。曾在趙國平原君門下為食客,自薦使楚救趙,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相傳,毛遂在朝歌雲夢山從師於鬼谷子先生,雲夢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廟,為遊覽瞻拜之勝地。

  戰國四君子: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時,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則是自動請求跟著去的。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都還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關係,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人們就用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的人還:

1.關於毛遂自薦的歷史典故

2.毛逐自薦的成語典故

3.毛遂自薦的歷史人物簡介

4.毛遂自薦的故事

5.毛遂自薦的成語故事

6.四字典故大全